摘要:从空间一致性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西欧以及东亚地区,这与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且多分布在河海以及交通线附近,整体呈现出“两心三带”的特征。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对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基于丝绸之路组建国际旅游联盟,打造文化产业带,以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高丝绸之路在国际经济与国际旅游方面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丝绸之路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空间格局 合作模式
丝绸之路不仅联通了亚洲和欧洲,也引导了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向世人展示自己灿烂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条道路上,古代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实现了交流互通,二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延伸向前。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丝绸之路好比是“文化运河”,其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代代相传至今,是文化交流史上不朽的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动力和源泉,而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国际旅游事业,正是这一战略的切入点。
一、丝绸之路旅游业空间格局
(一)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
诸多旅游资源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区域旅游业,若想保证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首先需要对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就当前已有的研究结论而言,国外学者对此已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然而国内的研究仍较为局限,多集中在城市、山川、湖泊等旅游案例上,因此结论不够具有空间性和客观性。基于这一情况,笔者选择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分析发现该经济带沿线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秀以及东亚太地区,且多分布在河海以及交通线附近。
(二)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特征
旅游经济由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所引起,主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完整的格局分布甚至可以展现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包括质量以及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一话题,当前我国的诸多学者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论,但是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没有将比较分析的目光投向世界范围。根据丝绸之路当前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整体呈现出“两心三带”的格局。[1]
综上所述,古时丝绸之路能够连接东西方世界,共同推动人类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而今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成为了促进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通道和承载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二、基于空间格局特征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开发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体经济发展呈现出两端高而中部低的状况,且南部较北部而言经济更为发达,其中以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为核心,占据了空间的主导地位,各国共同秉持丝绸之路精神,沿丝绸之路共同打造新型國际旅游合作开发模式,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通过完善区域旅游交通设施,打造多样化的丝绸之路旅游区,合力共建区域旅游路线,推出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深化合作,以长期建立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战略合作关系,充分运用丝绸之路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实现亚欧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深化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全新载体。[2]
(一)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
就当前丝绸之路旅游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经济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近些年来,依托旅游资源,丝绸之路沿线的各省市旅游经济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就当前的合作情况来看,各区域之间各自为营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仍是竞争,而非合作,这显然不利于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因此需要健全完善顶层设计。若想保证顶层设计的有效性,需要保证丝绸之路沿线六省区完全参与到设计之中,并且合力建立起国内丝绸之路旅游联盟,作为统一合作平台,以组织的高效性推动旅游合作的顺利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动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各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旅游合作模式的创新性;重点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的基础旅游设施建设,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交流管理经验,以制定科学的丝绸之路旅游开发项目,实现对资源开发、线路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的监管全覆盖;制定统一的旅游合作服务规章,以规章标准的统一性保障旅游服务的规范性。此外,可通过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以及定期举办旅游论坛和会议等形式,将丝绸之路沿线的各省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完善旅游交流合作平台。
(二)整合丝路资源,挖掘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以共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同时通过丝路文化将各省区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旅游资源和丝路文化,能够完成丝绸之路经济格局的建设工作,同时能够设计出具有资源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提高旅游品牌的声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业发展。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现有的旅游资源,利用各省区之间旅游发展的差异性,以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利用率,突破传统发展思维的局限,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体旅游竞争力。当前丝绸之路多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旅游线路,忽略了洛阳这一东起点,因此在进行旅游线路规划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考虑将洛阳也作为丝绸之路旅游业格局的一部分,并围绕这些旅游线路打造多元化的旅游方案,将丝路文化以及丝路精神融入其中,开设专题旅游线路,建立起全方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格局。另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的影响力,举办相关主题旅游文化艺术节,根据沿线区域的风情特色,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例如在吐鲁番举办葡萄节,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文化特色,也赋予旅游产品以文化内涵。
(三)构建营销网络,共拓旅游市场
因为历史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等原因,丝绸之路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考虑到市场的互补性,可建立起互补拉动的合作模式。[3]通过建立系统的营销网络,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保证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得以互动联合,在丝绸之路旅游区内部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实现客源的互动,在区域外部则加强各省区之间的合作,确立合作大于竞争的原则,并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开展联合营销活动,以建立起新型国际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就当前的丝绸之路旅游区建设来说,首先需要保证现有市场的稳定性,这就需要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提高现有客源的忠诚度;其次通过扩大国际旅游市场,吸纳更多的客源,以广纳客源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最后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丝绸之路中轴线沿线的旅游资源,以中轴线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带区域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建立信息网络,优化合作环境
第一,建立起基于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信息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健全和完善,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第二,晚会三信息渠道体系,丰富信息的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流通性和及时性,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信息网络,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能够突破经济发展的空间限制,以提高旅游合作的效率,从而提升经济带的整体效益。各区域之间,能够通过信息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基于这一信息平台,旅游资源得以系统化,同时也为电子商务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旅游网站,消费者就能够查阅各区域的旅游路线,同时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自己的旅游需求,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者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线路,以实现各区域旅游网张的内部连接,完善新型国际旅游合作模式。
(五)加强企业合作,实现产业融合
就当前丝绸之路的旅游合作情况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需要加强同相关企业之间的纵向合作,包括旅游区以及酒店等,增进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旅游信息的整合管理,推动旅游产业链的转型与升级;另一方面实现旅游企业的横向发展,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而今,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当加快旅游企业集团化的步伐,增强旅游企业的区域影响力,提高其在该区域的地位,将其打造为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制定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企业进行统筹管理,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为旅游企业的强势发展提供可能。此外,积极构建旅游企业联合体,以推动旅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通过提高企业的集团化程度打开企业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以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为尽可能提高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可在丝绸之路旅游区内部逐步突破传统空间限制,降低并消除市场准入机制,实行“零障碍准入”,为丝绸之路旅游区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本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产业融合,提高丝绸之路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六)實现交通互联,推进基础建设
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尚未健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丝绸之路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各企业之间深化合作,这要求沿线各区域加强合作,对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保证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旅游区域交通的立体性,并将这一工作作为合作的重点。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因此需要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这也对沿线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经济投入,根据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交通设施的完善为核心任务发散出去,完善周边附属设施。此外,注重国际通道的建设,积极建立并完善省际交通网络,重点加强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西安、兰州等地,大力挖掘其作为航空枢纽的潜力,对于旅游规模较小的郑州、洛阳等城市,则依托其大力发展交通主轴建设,以全方位健全完善丝绸之路旅游业的交通体系,借助郑欧铁路使得河南省能够尽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工作,带动河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并使其能够辐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承接东部地区人口,成为重要的旅游流扩散源。除了国际交通,还需要重视国内重要城市之间的交通建设,以及重要城市同重要景区之间的交通建设,例如可开设由洛阳直达新疆的旅游专线列车。通过交通网络共建合作,能够充分发挥铁路的骨干作用,同时也突显了公路在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全方位打造立体的丝绸之路旅游交通体系。
三、结语
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旅游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分析了该经济带空间布局的基本情况,并基于这一现状就其旅游合作模式的开发进行了讨论,突出强调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整合丝路资源的措施,并期望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增进各区域的经济联系,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品牌,通过提高该品牌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吸引一批忠实的游客,从而实现该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大力推动丝绸之路一体化经济建设工作,充分发掘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底蕴,打造包括唐蕃古道、红色旅游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打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将丝绸之路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胜地,以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4,(10):24-26.
[2]陈晋.“西部梦想”中的文化气韵[J].2015,(09):34-35.
[3]刘英.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49-56.
(作者简介:汤钦,硕士,单位: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研究方向:可持续旅游,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