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娜·亨内维尔 《巴黎评论》 建筑者

2019-07-15 05:58柃木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苏珊娜杂志社巴黎

柃木

2019年6月15日,《巴黎评论》第七任出版人苏珊娜·亨内维尔在纽约逝世,享年52岁,她在《巴黎评论》杂志社工作超过30年。

《巴黎评论》1953年于美国创刊,作家访谈为其中最持久且最著名的部分,已成为杂志的招牌,也树立了访谈的文体典范。从创刊号中的E·B·福斯特访谈开始,《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作家,至今已超过300篇。最初以“小说的艺术”为名,后扩展到“诗歌的艺术”与“批评的艺术”。

《巴黎评论》的一次访谈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出版,杜绝所有商业元素。而事实上,每一位作家都以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为荣。苏珊·桑塔格在1965年的日记中就曾暗下决心:等我讲起话来能像美国作家莉莲·海尔曼在《巴黎评论》上那样清晰而直接的时候,我就可以接受访谈了。1994年,她如愿接受了《巴黎评论》的访谈。

1973年,《巴黎评论》从巴黎搬回了纽约,编辑部就在杂志灵魂人物、创始编辑乔治·普林普顿租住的公寓中。这里成为了美国文人聚会的中心,几乎每周的一个晚上,詹姆斯·琼斯、威廉·斯泰伦、欧文·肖、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莉莲·海尔曼等作家都会出现在这里。

1989年,苏珊娜担任了编辑助理。她生于波士顿,童年大部分时光都在巴黎度过,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跟随剧作家威廉·阿尔弗雷德学习英语。普林普顿发现她具有一定的文学才华,对国际文学充满热诚,并且有极佳的职业道德。入职后,她翻译了诺贝尔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访谈,编辑了尼科洛·图奇的小说,还帮助普林普顿编纂了《巴黎评论选编》(The Paris Review Anthology, 1990)和《作家书简》(Writers Chapbook, 1989)。1993年,她与杂志社的副主编安东尼奥·韦斯结婚,育有三子。

蘇珊娜·亨内维尔(1966-2019)美国,出版人

2000年,苏珊娜和她的家庭重新回到巴黎;2005年,她成为了杂志社驻巴黎的编辑。她完成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石黑一雄、“乌力波”文学工场创始人和诗人哈里·马修斯、法国的激进派和小说家米歇尔·维勒贝克、巴黎的非虚构小说家埃马纽艾尔·卡雷尔、翻译界伉俪理查德·佩维尔和拉丽莎·沃洛洪斯卡娅在内的一系列访谈。这些访谈的范围极广,同时又经过细心的编辑,呈现出了这些作家的工作状态。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与苏珊娜一起待了两天,称苏珊娜是他见过的“最有趣、最机智、也最友好的人”。他认为在苏珊娜身上发现了《巴黎评论》闻名至今、一直传承的自由性与严肃性。“她清楚地裁剪了文字,当然也改变了我的说法,但是我感觉当时发生的一切都还在那儿。在每一句里,我都能认出我自己的声音。一个人必须具有天赋,不仅仅是作家的——必须还要有音乐家的天赋,才能创造这样一篇访谈稿,而作为这篇稿件中的受访对象,我感到这经历十分难得。”

2015年,苏珊娜回到纽约,成为《巴黎评论》第七任出版人。据《巴黎评论》编辑部悼文回忆,她喜欢带同事们去奥戴恩餐厅午餐,用个人经历和职业热情这类问题考得新实习生们焦头烂额,然后她还会仔细地记住这些细节,等着这些《巴黎评论》的新人不断成长。悼文称,“作为出版人的苏珊娜是一位宽厚的同事和导师,是我们委员会和员工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在担任出版人的同时,苏珊娜也为《乔治》杂志、《美丽佳人》杂志和《纽约时报》工作,还是阿尔伯丁书店的创始董事之一。2018年11月,苏珊娜在法国被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荣誉。

苏珊娜将《巴黎评论》称作“我们的魔力世界”。《巴黎评论》编辑部评价:她是这个世界的建筑者,是热情的、慷慨的分享者。

猜你喜欢
苏珊娜杂志社巴黎
巴黎之爱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巴黎私厨》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巴黎
试论印度影片《七宗罪孽的救赎》中人性的贪婪
分析《七宗罪孽的救赎》中的人物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