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一伦:我觉得有点。熟了以后,我还是蛮多话的。
盛一伦:其实小时候我更不爱说话的。真的是内向。自从拍戏以后,接触到这行业,才开始慢慢打开自己一些,与人关系的交流层面确实打开了一个维度。
盛一伦: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蛮锻炼人的,特别是与人沟通,还有为人处世上。它倒逼你必须去学着跟别人沟通,跟别人交流。
盛一伦:其实那也是一个很巧合的情况,去尝试了一下。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知道。那个剧本还是蛮好的,有很多很深刻的含义在里面。
盛一伦:那个时候其实并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哪怕在拍《太子妃升职记》的时候,我都没有确定将来是否适合做一个演员。
盛一伦:应该是在《太子妃升职记》之后吧,确定了以后可能就是要走这条路,以前都是抱着摸索、尝试的心态。
盛一伦:我觉得必须得经营某一项,其他东西更多是爱好吧。比如说我参加一个舞蹈节目、唱歌,这些都是我的喜好。但是其实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本职工作还是如何去诠释好一个角色,怎样去拍一部好的戏。
盛一伦:你这么一说我倒反应过来了,角色的职业可能都是凑巧。我生活中没有这方面的阅历、经验,主要是在拍戏中。也没有特意去体验和接触媒体人的生活,跟媒体人的接触就是在采访中。
盛一伦:是在《太子妃升职记》结束以后。其实在《太子妃升职记》刚开始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接触过采访,突然之间有很多采访拥上来,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应答。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人对我的印象大多是;他可能不爱说话,问他所有问题就两个字,或者一句话来回答。那时候,我也真的是突然间被推上来,然后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
我上学时候也是这种人。上了舞台以后,站在那里就特别紧张,讲话就更紧张。所以不要说当着镜头,当着台下观众,来接受采访的那种。总之,就是一种极度的不适应。
盛一伦:好像是《太子妃升职记》刚播完的时候,冬天,12月份,我去参加一个颁奖晚会。晚会结束后,有一个采访环节,有很多媒体记者拿着话筒对着我,有一位记者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瞬间我就愣住了。
其实我也没有那么不说话,取决于采访内容吧,那種千篇一律、问的问题都一样、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采访,我还是比较怕的。我更喜欢聊天形式的采访。
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媒体也是消费性的,大家都会喜欢问比较快节奏的问题。
这些快节奏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但是对我们演员来说,其实不能了解到我们演员本真的状态。所以传递出去的信息,可能就是别人会觉得这个叫盛一伦的演员很高冷,不爱说话,觉得只说两个字,跟他演的角色一样。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盛一伦:与我认识时间长的人应该都蛮了解我的,就像我的很多粉丝,其实他们是在慢慢了解我,清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开始喜欢我的。但是在很多陌生人眼里,他们对于盛一伦的印象还停留在影视剧里那种印象的层面。
其实我不是太爱展示自己的那种人,有些东西就是在你真实的生活中慢慢流露出来的。跟我相处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喜欢或者不喜欢。所以,我对真人秀节目还是蛮有好感的,真人秀其实是很能体现一个人私下里真实的情况的,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慢慢了解。可能私下里是一个很逗乐、很搞笑的人,跟影视剧里完全不一样。
盛一伦:其实让我最感动的一点是,我的粉丝不只是说你好帅你好酷你好怎么样,我的粉丝是记住我的每个细节,他们知道我的喜好,知道我的性格,我们更像是朋友,或者说是家人,相互陪伴,没有太多距离感。他们也不会很疯狂的那种,就是相互理解,要是有一些陌生人举动过于热烈了,他们还会主动过来维护或者纠正。
可能刚开始他们是因为我的外在形象被吸引到了,但是慢慢地相互了解以后,我们之间有了很多互动的内容。我每拍一部戏,粉丝都会去剧组应援,去给剧组的工作人员、给导演们送吃的。
盛一伦:我觉得倾诉是体现在他们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写很多东西,我自己翻微博的时候会去看,包括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我也会去看。我会收到很多私信,但我不会一条条去看。他们给我取了好多个昵称,奶伦、盛皮特宝、特伦苏,我都喜欢。
盛一伦:年轻的粉丝可能就是单纯地喜欢,没有什么特定的理由。年纪大一点的粉丝,她们经历的事情更多,很多已经在工作,也有的已经有孩子和家庭了。她们对于一个演员的喜欢,可能更多是出于欣赏吧。我也不知道自己哪些特质在吸引他们,但是我能感觉到很多真诚的人与事情。
舞林大会现场
盛一伦:会去看。一般是不好的评论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相比之下,豆瓣上的评论要凶猛一些。我把它们当作一种激励。
我是觉得很多时候,社会、公众把我们架得太高了。可能说对,也可能做错,但是被道德绑架以后,相应的也会失去一些真实的声音
盛一伦:对,经常会看到,而且不友好的内容还真是特别多。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接受度没有那么高,后来我就对自己说,他们有他们的看法,我有我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也不会用我的想法去衡量他们的想法。
盛一伦:我就让自己有意多去看一些鼓励人心的内容,从心里去搭建一种平衡。
有一次很巧的,我曾经演过一部叫《将军在上》的戏,这部戏争议很大,从反馈来看,大家褒贬不一。这部戏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部戏。有一次,我在一个音乐APP上找《将军在上》的原声碟,主题曲《爱在上》是我和崔一格唱的。我翻那首歌的评价,一直往下翻,能感觉出来,有些人对小郡王这个角色还是挺满意的。尤其是看到一个人说:小郡王演得怂萌怂萌的时候,我心里就波荡一下,怎么说呢,有一点小欣慰吧。
盛一伦:对。以前觉得很多人可能会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者因为网上一些大号的带动,他们对一部作品的评判会有一些片面。
盛一伦: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公共平台发言,现在其实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谨慎了,不像以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实现在你每说一句话都要思考很多,都要思考你说得对不对,特别当你是一个公众人物的时候。
盛一伦:是啊。我是觉得很多时候,社会、公众把我们架得太高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人,他都会去说去做,可能说对,也可能做错,这都很正常。但是当这样的事情被道德绑架以后,相应的也会失去一些真实的声音。因为大家都尽量少说话了。
盛一伦:我尽量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与公益有关的作品我也会去演。我演过一部关于支教的电影,里面会提出留守儿童这样的社会话题。我真实的生活离他们很远,但是我会做一些事情,把我心中关注的价值观与对人生的理念,宣传出去给大家看。
盛一伦:那真的是一个很巧合的事情,当时没有人了,就随便拉一个人上去演了一下。那段时间,我主要是做模特。拍照是一个平面的东西,演戏是动态,不太一样。
盛一伦:会。很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我之前住在北京,很多时候习惯去便利店。在《太子妃升职记》播出以前,觉得怎么去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戏播出以后,我就发现很多人好像都认识我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会跟我打招呼。
刚开始其实还是蛮不习惯的,但总体来说还是蛮开心,因为觉得他们特别热情。另一个开心的原因是,他们看我的戏,我的作品被那么多人看到了。
盛一伦:不会。我主要是看剧本,因为剧本对原著是有改编的。
盛一伦:会有担心,比如说《太古神王》,它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名的网络小说,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其实在看到这个IP的时候,自己压力蛮大的,首先这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我在想我怎么才能够把这么大体量的人物给表现出来,觉得还蛮难的。
盛一伦:还是从体会人物开始吧,只有把自己当作是他的时候,就是把自己整个人投入到这个角色中去,真正地走进角色。比如说《太古神王》里的“秦问天”,他不是特别顺当,历经波折,最终成为一个特别有能量的人,是一个成长型的男主角。我能做的就是钻进剧本里,感受他的羸弱,他经历的那些巨变。
盛一伦:也不是,我觉得是一半一半。只是说大家对于《太子妃升职记》的印象太深刻了,那其实是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其实我接的戏,比如说《十里洋场拾年花》里面那个小报记者,《将军在上》里的小郡王,他们其实都不是一个高冷的角色,也不内向,都很活泼开朗。有些印象,大家固化了,没有根据我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盛一伦:更多是不停尝试不同的角色,尝试更多的可能性,算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吧。
盛一伦: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舞蹈黑洞”。只能是说我想用一种表达方式吧,因为舞林大会并不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舞蹈比赛节目,它其实更多是体现艺人、体现舞者一种内在状态的节目。我用了我的方式来表达了我心中的舞蹈,可能没有那么多技巧,可能在基本功上是没法跟我的舞伴张娅姝老师以及其他舞者来相比。但我很想表达一种精神和状态。比如说我没有选街舞也没有选别的舞种,我选的是现代舞,因为我个人就比较喜欢现代舞。
盛一伦:对。现代舞是一种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舞蹈,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当时选老师的时候,张娅姝是第一个上场的,我一下就看出她就是跳现代舞的,我的心里已经做好选择了。
盛一伦:她的动作、节奏,包括舞者的那种气质。跳现代舞或者是跳芭蕾,那种气质是先天赋予她的。其实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跳街舞?我说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耍帅的样子。
盛一伦:我觉得那个可能并不是最真实的我吧。真实的我倾向于现代舞,而不是街舞。
盛一伦:对。所以,我还挺感谢我的伴舞老师的,她蛮支持我。我们俩的想法一致,并没有为了比赛而比赛,也没有选择最安全、最讨巧的方式,而是我们一直在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上一期,我们跳的是比较激烈的舞蹈,下一期可能会尝试带有动物元素的舞蹈,再下一期就尝试别的,就是说我们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去拓展边界,去看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伴舞老师知道有些东西其实很难,但是她愿意跟我去尝试,她能理解我想表达的其实就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的可能性。
那么难我都要坚持跳下去的时候,我当时想的是:我这一辈子可能都不能再去跳第二支《黑天鹅》了。只有这一次机会。
盛一伦:你说的是我们拍摄的车吧,我知道的。这次拍摄的探歌就是当时节目的赞助商。
盛一伦:还是比较认同的。两台车都很有设计感,探歌更加年轻时尚,探岳则更加稳重大气,但同时又都不失动感。而且车的细节品质也很考究,内饰精致合理,空间也很大。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探岳尤其有好感,如果真要买,到时请你们帮忙联系。
白色针织上衣白色运动卫衣白色漆皮短裤(均为Versace)
盛一伦:不是一样的。
盛一倫:小时候是想做科学家。
盛一伦:其实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对理科比较感兴趣,比如像物理、化学,还喜欢动手做一些东西。那个时候要艺考,我就选择了艺术类,去学习了画画。其实我觉得在上高中的时候,每个人在选专业的时候都是迷茫的。因为可能会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是因为要考试,或者是因为家里的要求,或许就是因为喜欢。但人生往后走就会发现,你会发现很多人选择的专业都不是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
盛一伦:也只是兼职,我之前没有想过要做模特,只是说别人推荐,他们会觉得我可以,那我就去尝试一下,拍一拍片子。但没有想太多,也完全没有想过要做演员。
盛一伦:刚开始会有,因为觉得自己要学习。刚进入一个圈子,刚接触一些规则,接触一些新东西,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适应新环境。
盛一伦:这是一个发展特别快的行业。
盛一伦:就是它的速度,包括产量、演员的更替,尤其是网络的开放。其实网络是最大的载体,因为网络的出现,网剧的量也大了。《太子妃升职记》也是一部网剧。
盛一伦:有名有利。但是当你有了名有了利之后,你更多是想要一种认同感,他们认可你,认可你的能力,欣赏你。
盛一伦:其实从一开始就有,在演《太子妃升职记》的时候就在寻找这种感觉,一直都有这种要求。只是那时候没有后来与业内人士、观众、粉丝之间多元和复杂的互动,更多是同行之间的认同。所以后来再选择作品,我都在想要拍一部更好的,能超越之前的,在角色上面跟以前不同的。现在别人可能对我会有一些固有的印象,就是《太子妃升职记》里那个高冷的太子。我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角色,能够超越它,超越那种固有的印象。如果有,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种认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