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2019-07-15 03:35马成亮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开辟和拓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时,文章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含义,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路径:扬弃和突破了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借鉴与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的70年。通过70年的发展,中国昂首挺胸的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如果要实现中国梦,这个征程就是一定要经过的道路,它是通过改革开放41年的不断践行中得来的,同时也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不断摸索中得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条道路拥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拓展、开辟、探索的历程,就是一个持续奋斗的过程。虽然70年中,我国的政策、方针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本质都是为了能够摸索出可以满足新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与光荣的传统就是十分注重对我国道路的确定、注重对我国建设道路的摸索和我国现实国情的分析。按照它的优点,共产党在随后的几年中使得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得到了较大的变化,并得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领导我国全体民众逐步努力奋斗。在不断努力之下,最终逐步拓展并成功开辟出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自己构建的人间正道,它不是原有的旧道路,也不是外来的、细化的道路,对于这条道路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其内涵展开了详细的解释,总的来讲,就是始终坚持和谐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中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逐步改革创新,构建出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在理政治国的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导下,只有走中国的道路才可以实现中国梦”,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该战略布局上,不管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还是深化改革构建小康社会,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努力实现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内容,法制是确保现代化建设实效性的保障,而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动力就是改革创新,从严治党则是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党提出全面的战略布局,有效的推进了我党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拓宽了内容。随着2017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在该次会议中提出了“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创新”为重点的五大全新发展思想。这一崭新思想的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拥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及目标,同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认识,使得其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过程中能够获得胜利。由此可见,不管是“五大发展思想”还是“四个全面”,这些理念都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现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已经发展到全新的高度。

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含义

习近平说到,只有走中国化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而中国化的道路就指的是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仔细研究从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能够发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来不易。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道路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共产党领导群众逐步努力取得的成就。作为领路人的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承担着光复中华的历史责任,并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核心,领导我国群众开辟、探索并逐步拓宽该道路。所以能够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也显示,正是中国共产党带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机。由中国共产党引导的新中国,是人民和历史同时选择的结果,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2、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道路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取以及发展目标向是构建出和谐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它是我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领导我国民众开展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得到的价值取向,具有和谐、文明、民主、富强等丰富内涵,逐一展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生态、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建设的美好期待。在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和谐”表示的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在文化建设中;“文明”的含义是我国必须要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在政治建设中,“民主”是实现政治文明的终极目标,从而使得国家高度统一,人民当家作主,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政治建设中,“富强”指的是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是我国注重经济建设的展现,实现人民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国家的富强。

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路径

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概念从而产生。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国梦说到底还是人民的梦,一定要由中国民众来实现,一定要逐步为民众谋福祉”,并强调:“只有走中国化的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国梦。”由此可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个比其他国家更优越的道路,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借鉴中发展而来的道路,它不是凭空出现的道路,是一个更具开放性、更加合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1、扬弃和突破了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对原有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扬弃和突破。实际来讲,就是在经济发展中摒弃了原有的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错误理解,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坚持中得来的。在文化中,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抛弃了原有的高度统一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通过行政方式干预科学文化发展的顽疾,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领导多元化社会思潮,逐步推行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政治开展中,抛弃了原有的高度集权的体制,有效解决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党代政、党政合一等问题,坚持把依法治国、群众当家作主、实现党的领导等结合在一起,努力推动政治文明的逐步发展。由此可见,该道路还创造性地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方法,并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2、借鉴与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在生态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有效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先进经验,努力构建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切实把环境保护贯彻到经济建设中,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变为生产力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循环化与绿色化。在社会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建设中取得的较好效果,并努力使得公平和效率有效结合,在使得经济有效发展的同时,得到效率与公平有效结合的经验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并逐步健全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由此可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是在不断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经验上,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为根本,进而使得我国超越了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

五、结语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逐步上升不断认识的过程,在坚持展开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下,展开了戰略性的创新与调整,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局面,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 王昉,繆德刚. 过渡时期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早期探索[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

[2] 李永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新西部(下旬刊), 2011(12).

[3] 吴晓明.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J].学习与探索, 2016(11).

[4] 桑明旭.资本逻辑、公平正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探索[J].求索,2017(03)82-89.

【作者简介】

马成亮(1981—)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研究生,上海大学中欧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工作.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