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塑料污染

2019-07-15 03:20常远刘韫嘉
世界环境 2019年3期
关键词:微珠塑料海洋

■文 / 常远 刘韫嘉

堆积在海滩上的塑料垃圾 摄影 / Hung-Hsuan Chao

2019年3月18日,人们在菲律宾的海滩附近发现一头死去的鲸鱼,它吞食了约40公斤的塑料垃圾——研究人员称,他们在鲸鱼胃里发现了16个米袋,以及很多购物袋。

几天后,一头死去的抹香鲸在意大利撒丁岛附近的海滩上被人们发现,它的腹中有多达22公斤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盘、渔网、防水布、黑色垃圾袋,甚至还有一袋带有清晰标签的洗涤剂。这些塑料垃圾占据了这头已怀孕的雌性鲸鱼三分之二的胃。

但它们并不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唯一“受害者”。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泰国、西班牙、法国等地的海滩上都曾先后发现死去的鲸鱼,它们体内无一例外被发现含有大量的塑料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海洋塑料每年会导致数十万海洋生物的死亡。

面对越来越多令人唏嘘的新闻,意大利环境与领土海洋保护部长塞尔吉奥·科斯塔(Sergio Costa)曾在社交媒体上感慨,“过去几年,我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使用着一次性(塑料)物品,现在我们正在付出代价。事实上,付出代价最多的是动物。”

遍布全球的海洋塑料污染

菲律宾帕西格河的塑料和其他垃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估算,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瓶、包装袋及其他塑料废品被倾倒入海洋。平均每分钟,人类会向海洋丢弃一卡车装载量的塑料垃圾。2014年的一份学术研究发现,海洋中已积累了超过5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绕地球超过400圈,总质量达27万吨,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2。

海洋里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大部分来自河流。研究显示,全球前十大河流向海洋输送的塑料垃圾占总量的88%-95%,中国的长江、黄河、海河和珠江水系赫然在列。这些通过河流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有94%最终落在海底,1%漂浮或靠近水面,5%的海洋塑料堆积在海滩上。

比上述发现更令人担忧的是,塑料的足迹已经抵达了地球上许多没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018年初,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同年2月,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派出一支科考队对南极的微塑料和持久性化学物质进行取样。在南极,研究人员见证了浮标、渔网和防水布等各种各样来自水产捕捞业的垃圾漂浮于冰块之间。在随后发布的《南极地区微塑料和持久性氟化物调查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南极正在被微塑料和有毒有害化学品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污染,而污染源并非来自本地。

2019年2月,英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6个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沟采样,发现这些地区超过80%的片脚类生物消化系统内都存在塑料纤维和颗粒。从某种程度来说,地球上几乎已经不存在未被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态系统了。

但人们还没有停下生产和消费塑料的脚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塑料的产量正在急剧攀升。全球垃圾焚烧替代联盟(GAIA)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20年,全球塑料的生产量可能会翻一番。到2050年,人类将会生产和使用高达3.18亿吨的塑料制品。

海洋把塑料“还给”了人类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孕育和补给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命。一个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至关重要,但当前全球范围内海洋及海岸带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已经给海洋生物乃至人类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首先,海洋中大型塑料会缠绕鲸鱼、海龟和海鸟等海洋动物的身体,甚至导致它们窒息;而小块塑料则常被海鸟和海洋动物误食,导致它们窒息或是中毒。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至少有663种海洋生物受到海洋污染的直接影响,其中80%的影响与塑料有关。每年有近100万只海鸟、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和无数鱼类因塑料垃圾而死亡。

但塑料污染并不以海洋为终点,有证据表明,微塑料和塑料碎片已经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了人类的饮用水和食物当中。

由于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可能会吞咽含有塑料及其降解过程物质的海水,至少有170种海洋生物的体内已经含有塑料。研究发现,牡蛎、青口贝和鱼等人们喜食的海鲜体内也已经检测出塑料成分。许多陆地生物也会误食塑料制品和塑料颗粒。也就是说,当人们在享用美味的海鲜和肉类时,很可能已经间接摄入了这些动物体内的塑料。

2018年10月,韩国仁川国立大学金宋柳教授和绿色和平东亚分部联合设计的研究发现:全球39个不同品牌的食盐中超过90%含有微塑料。其中,海盐中微塑料颗粒的含量为0-1674个/公斤(剔除印度尼西亚海盐的极端值),岩盐中微塑料含量在0-148个/公斤,湖盐的含量在28-462个/公斤。而在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最为严重的亚洲,海盐样品的微塑料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如果按照平均每天摄入10.06克食盐(或盐等量的替代品)来计算的话,人们每年通过食盐吃进去的微塑料颗粒至少达到2000个。

人类通过食盐摄入的微塑料仅占微塑料摄入总量的6%左右。此外,人类还有很多渠道可以接触到微塑料,比如饮用水。2017年,美国非营利性机构奥普传媒集团对数十个国家的自来水样本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3%都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一年之后奥普传媒集团又联合纽约州立大学对来自9个国家11个知名品牌的250瓶瓶装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中93%的瓶装水样品都会受到塑料微粒污染。

微塑料:海洋里的“PM2.5”

那么,跟着食物一起进入人体里的微塑料究竟是什么呢?

微塑料颗粒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片/粒。一般认为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有两类来源:一是塑料微粒直接进入海洋,即初级微塑料,典型例子是化妆品中人为添加的磨砂微粒;另一种则是其他含有塑料成分的产品日常磨损消耗,最终以塑料碎片和纤维的方式进入海洋,科学家称之为次生微塑料。

香港野生扁头灰鲻鱼体内的微塑料

某化妆品中发现并过滤出的微珠/微塑料 摄影 / Fred Dott

初级微塑料也常指塑料微珠,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乳化、磨光、成膜和调节粘度等功能,因而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与化妆品之中。但是,这种稳定的化学性也使得塑料微珠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后,在自然环境中富集,极难降解。

而次生微塑料往往来自没有被正确收集、回收或再利用的塑料垃圾,包括被人们当作垃圾丢弃在街道和海滩上的塑料、来自垃圾填埋场的塑料,以及丢弃在建筑、农业和工业过程中的塑料。当它们进入环境里,就有被风或水道(即河流和溪流)带入海洋,随后在光照、风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微小塑料颗粒的风险。

从200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及“微塑料”至今,关于微塑料的国内外研究已达百余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接连在第一、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的报告中强调微塑料污染亟待关注和研究。2015年,微塑料污染被列为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

随着对微塑料危害的理解逐渐深入,很多国家与地区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微塑料进行管制与规划。

2014年6月,美国伊利诺伊州首先立法禁用塑料微珠,规定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停止塑料微珠的生产和销售。2015年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无微珠水域法”提案,规定从2017年7月起,肥皂、牙膏及其他身体护理用品中禁止添加塑料微珠,这是国际上第一份全国性微塑料禁止法案。随后,韩国、加拿大、新西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印度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都规定了禁止生产或销售含塑料微珠产品的最后期限。

实际上,化妆品中的微塑料污染从量级来看是非常少的。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初级微塑料调查报告,在每年超过3亿吨的全球塑料消耗中,个人护理产品仅占2%。然而各国仍然不约而同地从化妆品入手治理微塑料污染,实则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个人护理产品中塑料微珠的排放被认为是唯一完全由人为导致的排放种类。相比之下,其他来源的微塑料排放可能产生于含塑料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维护或回收过程中的磨损、风化或无意排放。除此之外,化妆品虽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却又不是必需品,通过对化妆品中微塑料的管制直接切断唯一的人为排放,同时提高公众对塑料污染的关注度,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从“限塑”到“禁塑”

除了对塑料微珠进行限制,各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塑料棉棒、塑料吸管、一次性餐盒以及泡沫塑料等进行管制与规划,从源头上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

2018年10月24日,欧洲议会以571对53票通过了史上最全面的“限塑令”提案。根据该提案,到2021年欧盟将禁止使用有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产品,例如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棉签等,而成员国需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回收90%饮料瓶的目标。到2030年,欧盟境内的所有塑料包装必须可以回收再利用或重复利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微塑料须被减少。

在中国,海南省率先开启了从“限塑”到“禁塑”的脚步。2019年3月12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并解读《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宣布海南自2019年起分种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并于2020年底前在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

“‘禁塑’已成为全球保护环境的共识和共同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海南出台“禁塑令”,是加强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必要工作,也是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蒙古、印度、新西兰、英国、韩国、智利等国家也于近年先后宣布规模和适用范围不等的禁塑举措。

洋垃圾禁令之后:污染转移了,但并未消失

2017年底,中国出台洋垃圾禁令,禁止包括生活源废塑料在内的4类24种固体废弃物入境。2018年4月,中国政府又对禁令进行了升级和调整,包括工业源废塑料在内的32种固体废物在2018年底和2019年底分两批禁止进口。

中国是世界垃圾贸易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中国限制进口洋垃圾后,欧美日等垃圾出口大国长期依赖的输出路径被切断,亟须为本国日益增长的垃圾寻求新的出路,这导致了全球垃圾贸易流向在近两年发生显著变化。

以废塑料为例,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方面不得不采取暂存、增大本地填埋或焚烧等措施试图缓解巨大的回收处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求废塑料出口替代国。而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目前主要接收外来废塑料的东南亚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设施和完善的机制来应对这些突然涌入的垃圾增量。很多垃圾被迫进行临时性填埋、焚烧,甚至成为失控垃圾,严重威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污染转移”不仅是不正义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接收并处理如此巨量的垃圾。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对于垃圾出口国家来说是一个警示,要挑战全球垃圾贸易体系,需要各国各地区对“垃圾问题”重视起来,建立协调治理机制,以实现全球垃圾减量为目标,共同推动垃圾问题的解决。

一些国家和机构正在呼吁建立一套国际合作协议,全球共同制订出源头减塑的目标,搭建起跨越国界的重复利用和回收体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一次性塑料垃圾给全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威胁。政府应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促使企业从源头重新设计产品和包装,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解决方案等方式,减少使用塑料包装。除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限制并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之外,企业和公众也应反思现有的“生产-消费-丢弃”的经济模式,共同探寻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未来生活。

2018年3月,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海洋中漂满塑料包装的视频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引起巨大反响,看着曾经纯净而美丽的海岛被垃圾侵蚀,人们感到无比痛心和愤慨。但是,关掉视频后,也许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并不受国境线的限制,它会随着洋流漂流到巴厘岛,也可能会漂流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如果人类继续放任下去,总有一天大海回馈给人类的将不再是富饶的资源、鲜美的食物,而是无穷无尽的塑料垃圾。

猜你喜欢
微珠塑料海洋
空心微珠负载铈或氮掺杂氧化亚铜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硅酸铝微珠在人造花岗石中的应用
OCT评估磁性微珠注射诱导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的建立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塑料也高级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