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2019-07-15 07:04孟凡生崔北坤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设施

孟凡生,崔北坤

1 引言

国家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对于在校的大学生眼前就有一个良好的机会,把握住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使我们身体各个生理系统得到完善,促使我们的身体机能更上一层楼,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良好的身体机能是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石,把根基夯实了,才能建立高楼大厦。

近几年学生体质调查显示,除了大学生体质下滑,其他阶段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得到扭转[1]。 本文主要研究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现状,大学生正处于向社会过度的转折时刻,一个良好的体质是面向社会工作的前提,研究证明,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我们的心理、生理系统,提高身体机能。 虽然我校在体育锻炼方面对学生做了积极的引导与组织,比如一年一次的体能测试,一年一次的运动会, 各种社团的体育活动等,但是我校学生整体上对体育锻炼没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强制性的活动结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参与其中,所以重点在于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的参与其中[2]。

本文通过实地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针对对淮北师范大学除非体育专业的400名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从而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需求与意见。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针对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发放400份调查问卷, 收回378份,13份无效,365份有效,有效率91.25%。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心理动机

2.1.1 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意义的认知

通过表1能够发现,目前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认识到体育活动能够作为强身健体的必要保障,但有7.67%的大学生表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没有用处;其次有19.18%的大学生表示体育活动是群体性活动,有利于社会交往; 再次是认为体育可以排解压力占了26.95%; 最后认为课外体育可以强身健体的比例最大,占了46.30%。 由此可见,目前有7.67%大大学生未能有效认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与作用,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参见到体育活动中来,深入的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与作用,是目前所要思考和准备的。

表1 认知调查结果表(n=365)

2.1.2 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有最大影响力的是参与态度。 事实证明,想要让一个人去完成个人不感兴趣的事情是非常困难的[3]。如果学生真心喜欢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其会自动自觉的制定与运动有关计划,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 然而如果不喜欢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则会想方设法逃避[4]。

正如米卢说的一样,态度决定一切,一个良好的体育态度再加上对体育活动意义的正确认知,要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提高他们参加锻炼和增强体质的意识,会促使其参与体育活动[5]。由表2可以看出,其中有4.38%的学生是厌烦体育活动的,而喜欢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有49.86%, 而且有17.26%的学生是十分喜欢的。 一般态度的人数占了总体的28.49%。如果给这些不怎么喜欢运动的学生做好正确引导,他们一定也会喜欢上体育活动。 对于少部分同学来说,他们对体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对这部分大学生开展有效引导,使其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

表2 态度调查结果表(n=365)

2.2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通过下表能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采取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由此可见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群体心理; 其次为独自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占到总体的23.29%,原因是感觉独立参与能够保持运动状态,不会被打扰; 有17.16的学生是被强制性要求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而采取其他形式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则占到总体的10.41%,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运动方式,进行身体锻炼,也能够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表3 参与形式调查结果表(n=365)

2.3 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是体育锻炼的载体。如表6所示,有35人选择其他,占总人数的9.59%; 还有学生选择舞蹈班,占10.96%。从表4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以球类活动为主,占51.23%,有187人,这应该是和长期开展体育教学存在关系,而且球类项目属于群体参与活动,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是跑步类项目,参与人数为103人,占合格实力总数的28.22%,符合有氧运动标准要以合理的强度慢跑;参加其他项目的大学生则是以野外徒步、郊游等为主。大学生可以选择项目的活动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只要老师指导正确,一定能够找到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表4 参与项目调查结果表(n=365)

2.4 限制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2.4.1 限制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分析

通过下表能够发现,目前限制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包括: 没有同伴,占到总体的27.95%; 缺少时间,占到总体的23.29%,上网、社会交往等,这些都会占去许多时间; 身体的不良原因,占了总人数的20.27%,我们选择的体育活动应该适合自己身体康复,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不良的状况时,比如,如果存在腿部肌肉轻微拉伤的情况,则可以采取慢跑拉伸的方式恢复肌肉韧带, 所起到的效果要优于静养; 没有适合项目,占到总体的28.49%,当前在高校当中的公共体育课大部分是以篮球、太极拳以及足球等为主, 原因就是这些运动项目对于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至于网球、羽毛球以及游泳等则针对基础设施要求高,建设资金投入大。

表5 主观限制因素调查结果表(n=365)

2.4.2 限制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分析

目前限制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是以硬件设施为主,健全与完善的硬件设施能够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保障[6]。通过表6得知,目前大学生针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满意度较低,只有13.97%的大学生认识当前学校硬件设施较好, 而认为学校硬件设施差的学生占到总体的24.38%。 因为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相对匮乏,于是导致一些本来具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热情的大学生因为没有硬件设施支持,最终也失去了兴趣。

表6 对硬件设施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n=36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够强健体魄,而且能比较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并且花费一定的多的精力在体育活动上;也有少部分大学生不具备正确参与意识,所以体育教师需要重点对这部分学生做好组织教育工作,引导其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较好。学生大多以球类项目和跑步类运动作为主要参与形式,通过团体合作能够提升协作意识,同时参与时间相对较长, 都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并且经常进行运动,通常每周都在3到4次。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参加运动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从而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保障。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与项目展现出多元化。学生选择的体育活动方式展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就是说大学生在参与形式与项目上具备多种选择空间,根据个人兴趣需求做出选择。如组织趣味体育节,改变原有的传统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的锻炼,达到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满足自身喜好。

3.2 建议

加大对体育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硬件设施,导致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意识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应该多设立体育场地和器材,充分保证学生的使用。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强化大学生参与意识。在笔者看来,当前需要着力进行宣扬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好处,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得到充分认识。对于那些不喜欢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可以由体育教师负责进行组织引导,比如举办运动会或者是体育活动节等。此外,课外体育互动应该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几个项目,让大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体育活动上。

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方式多元化优势,提升参与兴趣。要充分发挥出课外体育活动方式的多元化优势,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宿舍,走进操场,开展健康锻炼活动,形成良好的体魄。 同时还要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兴趣,比如举办体育竞赛,其不但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还可以提升参与热情。 再充分利用学校环境和校园附近的自然环境的进行体育运动,开发新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养成终身体育活动意识。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设施农业文摘
取经之路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