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邹日慧
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手段不当等问题而造成投资者收益率低于预期、企业价值减少或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按财务活动主要环节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出版企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财务风险问题,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并不现实,但企业能通过一系列内控制度对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将财务风险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确保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
财务风险的形成主要来自外部和内部两方面。从外部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利率水平、消费信贷、税负高低等都为出版企业的收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出版企业所在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行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而影响最终企业获得的投资收益。而从内部环境来说,出版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等原因,都会直接或间接带来财务风险,最终影响预期收益的获得。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确保其市场经营活动以及日常管理能够遵纪守法、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确保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确保企业的市场经营管理能够提高效率和增加效果,及时防止、发现以及纠正错误和舞弊、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经营目标而在内部所建立和采取的一系列约束、规划、控制方法和制度的统称。
加强出版企业内控管理对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出版企业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有助于规范企业自身的财务行为,确保各项财务法规制度得以落实,从而有效防范决策风险;有助于强化财务内控功能,确保出版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和财务活动均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开展,有效规避法律风险;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从而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资产流失风险;有助于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及时反映财务信息,有效防范坏账风险;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效防范因职业道德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大部分出版集团或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银行贷款,这主要是由于这类集团或企业的股东都来自于政府,且其经营业务大多得到政府保护或政策支持,因此对银行而言信誉更好更愿意为其提供融资,但另一方面,正由于其更易于获得银行贷款,因此也导致这类集团或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以中短期银行借款为主,这样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就会导致高额利息的支付危机,进而带来财务风险。
对国内大多数出版集团而言,其经营承担着政府赋予的多重发展目标,业务扩张往往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很少在充分掌握信息资源的条件下经过严密周到的科学分析进而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再加上国企本身财务关系复杂而不明晰,且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监管,往往容易导致扩张的业务分散了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总体而言,国内出版企业或出版集团自有业务板块存在复杂多样的特性,大多数企业成立的背景都是在政府推动下促成或者几个国企合并而来,并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因此在这样情况下成立的这类企业的母子公司往往内部关联关系复杂,审计监督和预算控制管理等控制能力较差,也容易导致财务管理层次冗余,管理力度低,且无具体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方案,无法有效控制风险。
早期的传统出版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存在整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差的状况,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应有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非常不利于出版企业实行财务风险控制,更无法谈及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企业效益。另外,国内绝大多数出版企业都存在存货尤其图书长期积压,存货周转水平较低的情况,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运营资金,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能;另一方面企业为保管这些存货必须支付大量的仓储管理费用,同时,由于长期库存存货,出版企业还要承担相应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这些均会导致企业额外费用支出,直接削弱企业利润,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国内大部分出版集团或企业都属于国有独资或国家绝对控股,因此这类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出资人无法真正管理企业的状况,法人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出资人在财务监督时遇到阻碍,在实际实施财务管理时,无法对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变化及时得到反馈,因而缺乏足够的危机应对能力,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反而容易出现更大的财务风险漏洞。
出版企业应尽可能清晰地界定和确认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理顺企业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保证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且达到权利的制衡状态,同时,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科学界定各内设机构权责,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结构,合理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完善包括用人、决策监督以及审计等多个制度在内的内控制度体系,并同步监督其实际执行情况,使出版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更有依据,促进人权、事权及财权的合理划分和平衡发展,以达到风险控制的最优效果。
严谨而客观的投融资决策机制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业务扩张,同时又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出版企业应建立、健全和优化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在投融资项目决策之前,由相关业务和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项目现金流量测算及可研报告;二是在进行投融资项目决策时,严格履行决策程序,根据严谨而客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各类投资测算充分讨论,最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集体决策;三是对已经实施的投融资项目定期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判断是否有偏离项目预算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四是通过定期分析投融资项目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企业投融资决策水平,使企业业务扩张和发展更科学合理。
出版企业应引进专业素养高的财务专业人才,并通过定期培训、学习反馈、沟通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财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再进一步通过对实际业务中存货与往来账款监控、现金流量支出监管等更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维护国有企业经营,真正发挥内控对于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加以恰当的监督,才能确保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运行质量。出版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实际的业务流程和环节,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各流程和环节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收集、分析和反馈财务信息,形成良性动态循环。其次,出版企业还应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并强化财务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综合检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重大财务事项管理,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财务风险本身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因此,即使出版企业建立了最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由于企业所在内外部环境均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再加上企业内部人员工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仍然可能发生,因此出版企业仍应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以降低其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企业应重点收集和分析企业自身或者同行过往的财务风险管控经验,并结合自身经营发展趋势、状况等进行研究,对于不同财务风险类型爆发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再分别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特点、重要程度等制订相应的符合自身业务实际的财务风险应对方案。出版企业在风险应对方案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进而从更多更广的层面控制和消除各种财务风险引发的负面影响。企业实际财务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水平可以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环节的不断反馈、修订得到不断提升,随着应对方案的不断完善和应对水平的提升,企业内部财务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层次将更为丰富,也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有效地开展对各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