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芳,贾莫昆,王 芳,刘 瑾,俞翠玲,赵艳霞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2.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目前,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着现代经济建设体系,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河北省产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着人工智能高新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省位于华北区东部,毗邻渤海、天津和北京,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多年来难以崛起,主要是因为河北省的产业体系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低下等问题突出。河北省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但同时由于大多工业部门都是高耗能行业,而且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造成了河北省经济整体上能源消耗量大,能源供需紧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长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持。
基于项目对河北省产业状况的研究,笔者认为河北省当前的产业智能化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统一协调的标准是实现智能化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制造业智能化的过程中,河北省需各种智能化器件、网络端口的链接和系统软件的集成等,传统的制造自动化系统大多具有不同的技术参数,来自不同的厂商,使得智能制造业的标准不统一,导致了行业发展的混乱,严重阻碍了智能化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即使这些标准中的一些被用于各种学科领域、协会机构和工作单位,但对这些标准也缺乏协调统一,不同的网络和设备之间存在严重的异构异质问题。随着全球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行业标准的不规范和不统一问题将严重制约制造业的发展。
河北省目前的结构失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外需结构等方面。首先是产业结构问题,低附加值产业导致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排放产业的比重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和国际竞争性产业比重低,三产业比重失调;其次是区域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上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严重失衡,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产业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再次是要素投入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河北省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中、低端产业越来越多、资源型能源消耗较大,对资源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产业投入和产出不合理,生产效率极低;复次是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贫富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导致不平等。最后是内需和外需的失衡,内需潜力没能更好释放,经济依赖进出口的结构性问题更为严重。
创新支撑着产业的持续发展,缺乏自主创新必然导致过度依赖于外部,失去高端价值链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河北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端人才和技术性人才严重缺失,科研水平和科研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省内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动力和活力,难以走上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快车道。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专业稀缺、结构较差,企业转型升级能力极低,动力不足,多数企业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高,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不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技术储备,经济、科技剥离,政策倾斜度不够,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和活力缺失,行动迟缓。
当前河北省产业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科技支撑,因而,要改善河北省产业状况,实现河北省产业升级,就必须加快推进科技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因此,笔者根据产业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产业价值链,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智能化工厂的转变;积极考察研究世界先进产业运作模式和智能化运用,学习引进国外发达的智能化运用和产业发展模式,取其精华;引进、完善高端配套设施,建设智能工厂和新技术示范区,引领新型低消耗高效产业链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高技术含量,推动科技成果向更高更强的生产力方向转变,增强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运用高新智能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生产产业的转型,逐步推广智能化、高效化的新型产业运作模式,取代落后产能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把重工业向沿海转移,提高沿海地区的产业聚集度和产业链条,打造规模效应和流水线式的产业模式;在工业聚集地的港口区运用工业机械自动化运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运作效率,高效服务沿海工业生产;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提高污染处理技术,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扶持低技术、模式落后的产业和企业向智能化、新型化转变,以扶持为主、限制为辅,引导和要求企业积极自主实现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科技创新,只有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积极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技术人才和科研机构,增加科技人员的福利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为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加大科技人才培养投入,积极主动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科研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让科研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注入活力;应建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为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中国未来的新兴产业。
在这个以高科技为引领、创新为导向的时代,不但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强现有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模式,积极引入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注重创新、重视人才和科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提供动力和活力,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打造智能、高效、生态的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