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柳君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524000)
目前,中国音乐史是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名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使学生从历史背景、时代风格、发展规律等方面认知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面貌。
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全国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的相关文献、走访本校学生以及自我教学反思,对中国音乐史的教学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
首先,从课堂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强。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或小声地交头接耳,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通常一头雾水,或一言不发,或急忙翻书。仅有少数坐在前排的学生认真听讲,他们能较好地回答课堂提问。
其次,从评价机制来看,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即使平常不专心听讲,学生们考前突击复习两三天,甚至更短的时间,最终卷面分数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绝大多数全勤的学生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最后,从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在笔者看来,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历史,而最高目的则是使学生心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和骄傲感。事实上,多数学生在考试后迅速遗忘知识,更谈不上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以上这些现象,绝非偶然。它们存在于笔者走过的求学课堂,也存在于笔者阅读过的相关文献,还存在于笔者今天的教学课堂。因此,探究导致其内在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音乐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个部分。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或距离古代较近的音乐史当中,许多内容是远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如古琴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独奏乐器,《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酒狂》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琴曲,它们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与气质,但是,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已经较少发现古琴的身影,仅能在音乐厅偶尔见到;再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为“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等,但极少有声乐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这些艺术歌曲,他们更倾向于演唱当代的创作歌曲;又如曲艺,过去随处可见的传统民间艺术,无论北方的京韵大鼓,还是南方的苏州评弹,现如今在日常生活已鲜为一见,大学生对曲艺演员的了解远不如对流量明星的了解。
在中国音乐史的课堂上,教师们主要采用讲授法,笔者也不例外。讲授,是人们解释或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教学中的讲授,是指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阐释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一直以来,笔者的教学以讲授音乐史为主,以欣赏音乐作品为辅,后来发现,采用这种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易开小差、打瞌睡。教法单调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如下:首先,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关,教师是否具备扎实全面的音乐史学知识,还是对知识点了解不清晰,这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谈古论今;其次,与课堂的互动程度有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还是以自我为主体,只求完成教学任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有杂志在报道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时使用“终日计算,苦思冥想”作为标题,杨老师很不喜欢“苦”字,他表示,自己不愿意做,迫于外界压力不得已而做,叫做苦。而他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深深地被物理学吸引着,何来苦?由此可见,若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音乐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沥沥老师提倡我们用煲剧的感觉读音乐史,用八卦的态度看音乐家,其实一切原本就是这么简单、可爱!
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王老师的著作《沥姐说中国音乐》,标题形象,故事生动:如,标题“芈月时代的音乐生活”实指战国时期的音乐发展,由于《芈月传》是近年热播并受到群众普遍喜爱的电视剧,标题仅凭“芈月”二字便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如,标题“浪漫皇帝的音乐梦工厂”能让读者立马获取关键的历史信息:唐代有一位非常浪漫又极富艺术气息的皇帝——唐玄宗,他以自己超高的音乐才华缔造了大唐帝国的音乐巅峰;如,标题“伟大的马屁”初看让人忍俊不禁:世间竟存在伟大的马屁?实指为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扬州盐业大佬江贺亭将特色文化大礼——徽戏送至京城,徽戏赢得一片叫好,此后在京城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丰富。光绪年间,徽戏更名为京剧。王老师使中国音乐史的课堂充满了趣味,远离了枯燥,她的教学风格是值得笔者认真学习的。
2.利用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尽管教材配备鉴赏音频,但笔者发现这些音频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似乎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因此,笔者尝试以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重叠,探寻使学生走近中国传统音乐的途径:如,《菊花台》是周杰伦流传较广的作品之一,但笔者较喜欢用于课堂的是新西兰华人张旸在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中的演唱,他将《菊花台》与京韵大鼓有机结合,获得了导师的好评与观众的喜爱;如,有着“华语R&B音乐教父”美誉的陶喆在其作品《susan说》中,将京剧的元素融入R&A的曲风,引用了京剧经典剧目《玉堂春》的名段《苏三起解》,,听来清新流畅,毫无违和感;如,《十面埋伏》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为琵琶独奏曲,以楚汉相争为背景,表现了刘邦和项羽垓下决战的情景。而女子十二乐坊,是以流行音乐形式演奏中国音乐的社团,乐团成员通过多人合奏和电声乐队伴奏的形式来改编演奏了《十面埋伏》,使观众耳目一新。
1.利用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课堂表演,即给予学生课堂时间去表演中国音乐作品,包括古代音乐作品与近现代音乐作品,表演形式可以独唱、合唱、重唱、独奏、合奏、重奏等,当然也可以表演中国音乐史的故事情节,通过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如,讲到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时,教师除播放古琴独奏音频供学生欣赏外,还可请古筝专业的同学演奏该曲。又如,讲到宋代词曲大家姜夔时,教师同样可以请声乐专业的同学演唱歌曲《杏花天影》、《扬州慢》、《疏影》等。再如,讲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时,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他们的趣闻轶事,教师可以请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这些趣闻轶事表演出来。课堂表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课堂表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发展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开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指课堂内外的时间得到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调整,将学习的的主权转移给学生。
在具体实施上,笔者考虑将班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可给予学生明确的命题,比如:你如何看待汉代礼乐制度?你如何理解声无哀乐论?也可请学生就学习章节自由命题。然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先搜集多方相关知识,然后集体讨论,最后委派其中一位或若干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总结,而教师在讲台下聆听,给出一定评价和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评价时,应客观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文献查阅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努力做到以鼓励自主为主,以批评指正为辅。
中国音乐史是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使学生了解我国历代的音乐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教学存在一定困境,而困境的改善,需要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任课教师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