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峰
上学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说到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带着对这句话的深深的理解,我们接触到了世界上的很多经典的名著,经过反复的验证,才在内心实实在在地接受了这个“定律”。
我想,由文学作品进化来的影视作品,似乎也应该掌握这样的“定律”。这样的作品,受众一定会喜欢看。不过,很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曲折起伏,一定是有合理的伏笔做前提的,否则,冷不丁地设计个喜剧冲突,便会显得十分的生硬。
最近看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我的兵》,虽然由著名的艺人刘威、张一山出演,两人表演得也是十分投入,然而,蹩脚的“父子关系”让人觉得编剧的设计,实在是太生硬了,生硬得不能让人接受。该剧一上来就交代了——田守义(刘威饰)“妻子儿子也死于战火,至今他孤身一人”,付子龙(张一山饰)也是“父母早亡”。况且一个是姓田的操着“川普(四川普通话)”的国民党“老兵油子”,另一个是姓付的满口“京片子”的八路军连长,顺着这样的剧情,的确能够生出很多的戏剧冲突点,也能夠让观众认可,甚至观众可以接受,两个人成为义父子。然而,在没有做相关铺垫的情况下,为了增强所谓的戏剧效果,来个“不喜平”,楞让观众去接受田守义、付子龙成了失散多年的亲父子。实在是太跳脱了。
可见,编,是要吃功夫的,合情合理地编,可以达到让观众身临其境并感同身受的效果;而不顾艺术效果,或者是为了刻意突出所谓的“艺术效果”而去“生编”,那只能事与愿违,砸了自己的牌子不说,还会令观众无法接受,这不成了吃力不讨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