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健峰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2)
20 世纪90 年代,世界发生了巨变。不仅仅表现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还表现在欧洲的另一方西欧。西欧各国于六七十年代起展开一体化进程,并取得显著成效。新自由主义理论大厦夯实建立在国际社会之中,区域一体化理论被各国所关注、所借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992 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中、俄、朝、韩、蒙五国共同启动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
东北亚虽然只是世界的一角,但其潜力确是不可小觑。东北亚各国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中有两个强大的经济实体,不管是资金还是市场都有着极强的保障。而其他国家也可以提供丰富的战略资源。俄罗斯东部的经济虽然并没有向西部那样发达,但是,那里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最后
一块“净土”。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俄罗斯东部的价值日渐凸显。这势必会给蒙古国、中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还有韩国可以做桥梁的作用的国家,可以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做良好的经济联系。可以说,东北亚各国产业结构梯次分布,资源禀赋不同,为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实现高度经济配合,势必会进一步解放区域生产力。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说东北亚经济潜力大的原因在于: 东北亚区域的GDP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占亚洲的73%。15 年内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可望超过25 万亿美元,成为与西欧、北美三足鼎立的经济区。这数据间接提示到,东北亚区域经济潜力无限,如果这一地区进行合作,那么一定会有可观的经济成果。
我国在《规划纲要》上对图们区域开发进行了战略定位。我认为这同样也是对东北亚合作区域的定位。其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主体,鼓励在促进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在更高层次(东北亚,东亚) 上向纵深发展,为全国沿边开放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
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适时推进跨境交通运输工程合作建设步伐,尽快打通东北东部铁路和公路大通道,逐步建成我国东北地区新的国际通道。
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以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窗口,依托长吉图产业基地,吸引域外投资者参与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边境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使长吉图区域成为东北亚地区优势互补、内外联动的有效合作载体,为构建更加开放的经贸合作区域(东北亚,东亚) 创造条件。
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区位独特、政策集成、环境容量大、资源承载力强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合作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提升东北地区的整体综合实力。
这既是对由图们区域展开的东北亚区域的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该区域的战略期待。但现实总没有设想的那么美好,环境总会影响我们的目标。
从国际环境看,显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有些敌视,一直试图打压中国崛起的趋势。对中国内政虽然没有办法做到太大的干涉,但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做了一番部署,试图封锁中国发展。朝鲜半岛也是困扰中国的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朝鲜一直是政治联系大于经济联系。朝鲜邻近中国,但始终不开放市场,中国延边地区始终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优势。与韩国相比,中国与韩国的合作,很快就把沈阳省、山东省的经济带动起来了。
从国内情况来讲,长吉图开发也一直是令人尴尬的战略。中国有心做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部署,但并没有有效地带动吉林省的人民的积极性。虽然国家批准了《规划纲要》,并且落实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并没有带动私人企业的积极性。此外,长吉图区域产业结构还是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还有恶性竞争、盲目性发展等滞后因素。此外,政府的计划经济观念,官本位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长吉图规划事倍功半。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就算是成功进行区域合作,那中国效益也不会收益颇丰。
如果中国有一天能在构建的东北亚区域合作里,那么对中国的收益也绝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那么简单。
如果东北亚区域合作成功构建起来,对中国的封锁毫无意义且不攻自破。一定程度上说,日本也在为围堵中国而努力着。同样,一个成功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也离不开日本。而建议区域合作的日本不会选择围堵区域盟友。而且,各国在区域合作中都得到了鲜明的发展,它们对美国的依赖,或受美国的影响势必会越来越小,这是美国既不能接受,也是我们极想要的成果。一个更加自主的亚洲会更加平衡世界的格局,冲击强权体系,和平与发展会变得更加具体而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半岛问题不会刺激东北亚各国的神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北亚区域各国都将目光集中在经济领域,政治问题虽然也极为重要,但所有的问题都可归结为发展问题,就算极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也会适当的让位于经济发展。国家都是理性的单位。一个懂得选择发展的朝鲜半岛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带来巨大的好处。在2018 年9 月19 日韩国总统访问朝鲜,改善了朝韩关系。在此,不妨做一下假设: 如果东北亚区域合作成功的构建起来,就意味着朝鲜也会开放市场。中国一直准备的长吉图计划也会有所作为,产业结构可以实现充分调整,中国从此又多了一个增长极,经济生产力不仅得到进一步解放又可以得到更加平衡的发展。中国的东北振兴计划也进一步落实。不仅如此,成功的东北亚区域合作还会加深、扩展中国“一带一路”的内涵。中国的GDP 也可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离党的两个100年又近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中国来讲有利多无害,应该积极倡导,全面投入才是。其实,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开始区域合作。现在亚洲区域合作的情况总体上都还谈不上开始,尤其是东北亚。区域合作需要构建一种高度合作合作体系,这就需要各国保持一定的互信。不巧的是,东北亚各国缺乏这一因素。复杂的政治联系高过经济联系。哪怕经济诱惑是多么巨大,在零和博弈主导下,合作是不可取的。除非某方政治目的达到或不得不实行政治妥协,不然区域合作一直会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今后,东北亚各国可从三方面推进次区域合作: 一是深化已有的次区域合作区。目前“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环黄渤海经济区”“环日本海经济区”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将这些次区域合作地带的物流、商贸连接起来,便可实现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实质性升跃。中日韩之间渡轮航线的开通将大力推动日本海经济区的发展,也将推动图们江走廊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合作。项目合作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有中央政府一级的合作,也有多国跨国公司的合作。以局部带动整体将成为中国政府进行跨区域合作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