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 214122)
目前我国设计院校的双创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战略,“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要将双创教育转变为大众化、广谱式教育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内容,科技创新是基础支撑,设计创造是方法驱动1。学生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通过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设计创作,更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创新型活动的参与程度往往高于其他专业。近几年应届生创业比例大幅上升,维持创业活动一年以上的毕业生极少,归根于创业能力匮乏、资金周转不及时、缺乏成熟完善的双创价值理念体系等原因而被迫放弃。如何成为有价值的创新型设计人才,不仅考验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双创意识,另一方面也对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创教育受到各国设计院校的高度重视,美国是双创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形成政府、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主体深度参与,重视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英国从最初功利性教育到非功利性的创业精神教育,逐步从课程的规范教育转变成专业和学位系统化教育队伍中去2。澳大利亚则以创新型素质与精神为培养目标,以具体项目为核心,以创业活动课程为主要培养途径,设计专业教师为主,社区、家长及创业型专业教师共同组织管理。部分发达国家设计院校双创教育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呈现从生存型到发展型、从阶段性到终身性、从经济领域到文化领域、从宏观内容到细化内容、从功利性到公益性等一些特点,对我国设计院校的双创教育深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创新型教育”是在2010年,并提出双创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3。虽然设计专业的双创教育相对其他专业起步早,但仍处于摸索阶段。国内设计院校双创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设计与创业教育结合,以设计专业教学为主,结合创业类讲座和竞赛等;综合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基点,设计课程与创业课程相结合,以创业竞赛活动为载体,并提供创业技术咨询和资金服务;技能教育,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4,开设独立的创业管理培训,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实践技术和管理能力。
近几年,国内部分设计院校的双创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主要依靠社会专题讲座、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等途径。虽然已把握正确双创教育方向,但这种形式展示大于意识培养的课程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成长需求,缺乏最重要的双创价值意识体系培养,以及与之对应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多个设计院校采用的模式是“大设计+小创业”,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集中在“创业项目管理”中,建立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组织开展创业竞赛、提供创业空间等。只是在原始的课程教育模式中增加创业教育版块,教学体系结构单一;双创教育和设计教育相互分离,缺乏衔接融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缺乏互相的教学渗透与理论支撑。
与发达国家“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策略相比,国内设计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了解甚少,对商业文化、心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等方面涉猎更贫乏。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范畴中的创新思维较为活跃,但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创新创业综合知识的掌握,无法运用各种跨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创业。
高等设计院校是设计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而培养主体的单一性不利于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但产学研平台搭建不足,出现教学与市场实践学习脱节的现象,应结合区域经济建立成熟落地的双创实践平台。平台形式单一,缺乏院校级别的联合教学,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难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双创项目中,导致实践学习多流于形式。
高校作为知识储备最密集的场所,如何正确认识设计教育中的双创教育,及明确两者相互关系和作用是做好设计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基础。创新教育是指通过赏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设计活动中,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设计实践。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开展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双创教育的核心是知识型创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大力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设计教育中的双创教育应该是一种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教育系统。
在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融入双创教育理念,将传统的目的型教育模式转变为过程型教育模式,重创新、重素质、重体验;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放在首位,注重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同步性;将创业技能和跨专业知识纳入设计教育及实践中,培养专业设计能力及艺术审美,还需培养一定的商业意识和科技文化素养。
在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中,模拟DNA双螺旋结构将双创教育融入设计教育中,在双螺旋模型中的创新教育链条与创业教育链条,相互盘绕而不直接产生交集,教育思路清晰明确,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由各个模块相互关联的具体课程形成耦合联动关系,主要分为“意识培养—体验领悟—跨学科教学—综合设计实践”四个模块。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各个模块,是由创新教育链和创业教育链中具体的思维培训课程、创业案例交流、设计专业课程、商业课程、设计管理课程、创业模拟课程和综合实践设计等教学课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以双创意识为核心的层级分明、知识结构丰富的设计教育体系。
即使在实践课程偏多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仍然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要积极做好“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双螺旋模型遵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原则,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注重意识型课程的创设,积极设置与设计能力相关的实践类双创课程,培养学生关注创业、体验创业,树立丰富的双创理念。
积极构建高效落地的设计教育双螺旋模型,有助于改善设计院校双创教育中的普遍问题,但只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才能紧跟经济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趋势。通过意识培养、体验领悟初期模块的教学指导,发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独特领悟,培养学生在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价值塑造能力;跨学科教学模块不仅为设计实践模块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培训,更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阶段不断进行自身反馈,深化和丰富学生双创意识及价值领悟;综合设计实践模块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产出模块,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进行实践。当然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最根本的设计能力及设计素养。设计院校对学生实践结果的分析反馈,亦是整个教育体系进行自我验证、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培养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是设计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实施专业知识与市场实际相结合的必要形式;是提高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注释:
1.周永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7,8(24):110-111.
2.刘志军,郝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43-47.
3.汤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D].安徽大学,2017.
4.于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回溯、反思与展望[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