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000)
总结是一种常见的应有文体,它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思考。总结写作的难点之一在于用事实说话。无论是工作总结、学习总结,还是科研、生产总结,都要着眼过去的实践活动。介绍实践活动是在“摆事实”,由此悟出的“经验和教训”则是在“说话”、在“讲道理”。二者之中,“摆事实”是“讲道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事实,所谓的道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总结中的“讲道理”,也不是长篇大论的,通常是画龙点睛,点到为止。总结的主体内容是陈述事实,讲求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作者把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蕴涵在事实的叙述之中,是以事明理,发表无形的意见。与此相反,是用抽象的概念说话,是赤裸裸的意见表达。据说319国道湖南省汉寿县路段有一座桥,地势险要,经常发生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当地交警大队就在桥边竖起一块警示牌:“此处已死38人,你愿做第39人吗?”这块牌子竖起来以后,再未发生交通事故。因为谁也不愿意做“第39人”。后来,有人给交警大队提意见,说你们的初衷是好的,警示效果也好,但“你愿做第39人吗”这种反问让人看了不舒服。交警大队从善如流,改为“此处已死38人”,据说警示效果仍然好。“此处已死38人,你愿做第39人吗?”是“事实+意见”。去掉了“意见”,只保留下“事实”,但因为事实本身会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仍然起到了警钟长鸣的作用。
所谓最有力量的意见是无形的意见。用事实说话就是无形的意见。写总结要注意避免说大话、说空话。话说的越大、越空泛,离它所表现的对象就越远,越模糊,因此也更容易成为套话,更容易成为“万能”的总结,而不是个性鲜明的总结。比如有人是这样总结工作的:按照“强化一个意识,完善两种机制,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职责”“三个原则”“四个提高”等基本点,扎实推进,不断迈上新台阶……这就是典型的套话、空话、大话,属于“注水文章”。总结具有交流信息,推广经验的作用,要有务实求真的态度,要有优良的文风,讲求“短、新、实”。
写总结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还要“巧用事实说话”。这里的“巧”字,体现在精选典型材料和叙事精简等方面。典型材料,是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能够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作用的材料,是最有表现力的材料。叙事精简是用笔简明扼要,增加信息的密度,让文章更充实。它们一个指向材料本身的质量,一个指向语言表达的效率。也就是说,做到“巧用事实说话”,有赖于“形质兼美”,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份有关食品安全的总结材料,其中提到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经过千挑万选:牲畜都是散养,吃的是天然野草;鸭蛋来自纯天然野生鸭子;鱼类不投放任何饲料,鱼种完全是自然生长;喂猪的玉米和麸皮也是自己种植生产;奶牛需隔离休养一个月,以便把体内药物成分充分排掉……这段话,材料典型,叙事精简,信息量大。它一句话陈述一个事实,没有任何铺陈和渲染,比如它不用“为了什么什么”“根据什么什么”“严格把关”“层层筛选”“高度负责”“认真落实”“精益求精”这样的句式和词语,而是直陈其事,用事实去说话,而且因为表达有概括力,毫不拖泥带水,使文章显得扎实、饱满、明快。
叙事精简,一句话陈述一个事实是总结写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要达到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首先要养成勤于搜集、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精明的主妇没有米也做不成饭,写作技法再娴熟的人,没有材料也做不出文章来。材料是文章写作的条件和资本。“米开朗琪罗曾经说,他在进行雕塑的时候,从来不是在创作形象,而是把那些强有力的形象从石头中释放出来,让那些沉睡在一块块大理石中的形象完全展现出来。”1米开朗琪罗进行艺术创作的经验之谈,对总结写作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就像雕塑是把形象从石头中释放出来一样,总结作为“对过去的回顾与思考”,其写作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唤醒”的过程,“释放”的过程。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多方面搜集占有材料,而且在材料的搜集占有上要多多益善。没有眼中之竹,就没有胸中之竹,没有胸中之竹,就没有笔下之竹。“文章不写半句空”,是因为“板凳要坐十年冷”。材料的搜集占有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是不断挖掘、优中选优的结果。比如贵州省锦屏县一个贫困村有个“五合章”理财的故事:将一枚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村干部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是富有典型意义的个性化的事实,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民主理财,体现了民意监督的力度。相关总结材料中,如果不是这样“吹尽黄沙始到金”,直接展示“五合章”的做法,而是泛泛地说民主理财,其表现力就要大打折扣。文章要出新,有赖于材料出新;材料要出新,离不开深入的挖掘。
其次,要不断提高“笔力”,用笔简明扼要。在语言表达上如果欠缺清醒的意识,不能做到惜墨如金,即便是典型的材料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一篇工作总结,本意要强调愚公移山精神。但一落笔却是活灵活现的故事:相传几千年前,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过往的道路,交通非常不便利。愚公便下决心将挡在家门的两座大山移开,于是就带着子孙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挖山工作,最终感动了上苍,把两座大山移走了……“愚公移山”作为一个符号,其内涵意蕴早已妇孺皆知,没必要再用将近100字的篇幅从头说起。许多经典故事,如三顾茅庐、拔苗助长、精卫填海、刻舟求剑、铁杵磨成针等等,已经深入人心、符号化了,再进一步“讲述”这个故事(而不是“讲理”、开掘哲理意蕴),都属于浪费笔墨。而且,总结中的叙事不同于叙事文章的要素齐全、“全须全尾”,它是对相关事实的精挑细选,常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要点到为止,不可以铺排张扬。
铺排张扬,以至于节外生枝,与写作习惯上的“穿靴戴帽”有关。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以简明精粹著称。有一次他给文学青年讲课,传授写作经验,他让学员们拿起习作,对着折起来,再从中间撕开,扔掉上半部分,剩下的半张纸,句子可能是残破的,读不通,他让学员理顺句子,加个标题,这剩下的经过改头换面的文章,肯定比原来的好。契诃夫是在通过“行为艺术”批评一些文章的拖泥带水,在他看来,一些言不及义的文章要拦腰斩断,做大手术。据介绍,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梁实秋喜欢收藏书信,但并非是来者不拒。他有11个“不收”,其中之一就是“正文自第二页开始者,不收”。“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意味着第一页离题万里,都是废话。要防止“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开门见山”。许多人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写文章要“开门见山”的道理。但下笔行文,仍然是“像雾像雨又像风”,而唯独不见山,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不知道“山”在哪里。好比一座房子,四面都有门,打开哪道门才能看见“山”,心中无数。所以,知道开门见山的写法很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知道“山”在哪儿。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就像采矿,要知道哪儿是富矿,哪儿是贫矿。选储量最丰富的地方开挖,选土层最薄的地方开挖。山西有煤,如果从山东开挖,尽管最终也能挖到煤,但一定是挖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耗时费力。落实到文章写作中来,就是绕来绕去,最后也绕到正题了,但因为圈子绕的太大,可能忘了此行的目的。写总结(也包括其他的应用文体),要走直线,不能像京戏演员那样,走台步,不能像模特那样走猫步,也不能像老年人遛弯。写总结是风雨兼程,直奔目的地。
总之,总结作为一种常见的应有文体,是通过“摆事实”,实现“讲道理”即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写作目的,事实是总结写作的基础,对事实的陈述也要朴实自然。
注释:
1.《〈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美]威廉·E.布隆代尔,徐扬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