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
那天晚上,看姜文做客“十三邀”。这位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满脸都写着“酷”,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功成名就。然而他却说,自己“平常是个很不自信的人”。在访谈中,姜文诉说了他跟母亲的小故事: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母亲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后来他出名后,给母亲买了房,母亲也不愿意去住。姜文似乎不论怎么讨好母亲,母亲都不会认可他,不会为他开心。在他看来,“跟妈妈的关系”是他人生中最失败的一件事。更遗憾的是母亲去世,两人失去了和解的机会。再优秀的人,内心如果藏着深深的不被认可和不自信,一生都习惯性讨好,即使功成名就,也无法填补心里的黑洞。节目还没看完,雨溪已经眼睛湿润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其实也是很微妙的。
雨溪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北方的家庭儿子是很重要的,雨溪的出生对父母而言充满了失望,盼着生个儿子,结果第三个还是女孩。雨溪敏感,从小就知道自己在家里的地位,爸妈看自己的眼神和看弟弟的眼神从来都是不一样的。雨溪从小就乖顺,不哭不闹,有好东西总是主动给弟弟,自己攒着零花钱给妈妈买了漂亮的小钱包时,妈妈高兴地摸了摸雨溪的头,说:这孩子还真是懂事。那一刻,雨溪觉得心脏都高兴得跳得更欢快了。上学后,雨溪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太想看到开家长会时,老师表扬完自己后,妈妈瞥过来的那抹笑意。上高中时,雨溪发现妈妈在偷偷地看自己的日记,那一刻,她反倒很高兴:原来妈妈还是爱自己,关注自己的。大学毕业后,雨溪到一个金融公司任职,她拼命工作,希望自己用优秀的业绩能在年底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那样就够房子的首付了,她要在这座城市有个家,然后把父母接来。一想到父母赞许的眼神,雨溪觉得心情都飞扬起来了。在单位里,雨溪是公认的好姑娘,性情柔顺,从来在她嘴里就没说一个“不”字,大家把不愿意做的琐事交给她做,把难啃的客户交给她公关,即便她心里觉得很苦,但她从来没想过拒绝,一句话:她不想让别人不高兴。雨溪一直羡慕“不好惹”的人。这种“不好惹”,不是飞扬跋扈、唯我独尊,而是有边界、有分寸、有进退的“不好惹”。可是羡慕归羡慕,自己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显然,雨溪从小养成的讨好别人已经成了习惯,以前的父母、亲人,如今是同事、朋友。
雨溪的故事让人想起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只因妹妹从小体弱多病,松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被忽视的对象。在松子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对她笑,是她无意间扮了个鬼脸。因此她为了讨好爸爸,一次次扮小丑来博取父亲的关注。习惯性讨好的松子成年后交往了几任男友,从街头混混、到有妇之夫等等,即使每次她都是全身心投入,但他们都像父亲一样,不能给她真正的爱。她的一生就是不断遇上渣男,不断倾情付出,再重复地受伤害的过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最终,松子死前留下了這样一句话。
作家蒋方舟也有同样的“讨好”经历,她在奇葩大会上举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在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给她打电话,在通电话过程中责骂她,然后她一直道歉,道歉了两个小时,但对方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后便一直打一直打。她看着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吓得浑身发抖,但她不敢跟对方说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再这样下去我会生气这样的话。过了一段时间,她再回想起这段经历,觉得很恐怖,因为即使在如此亲密的两性关系中,她好像都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觉得不高兴。
卑微地讨好他人,并不会换来期待的结果,比如别人的尊重、家人的关注、朋友的喜爱,实际上,无止境地让步和迎合,有时让结局恰恰相反。
蒋方舟在演讲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的做法:2016年,她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待在东京,不懂日语,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把自己放逐到陌生的城市,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这一年无形中治愈了她的讨好型人格,主要因为有这样一个远距离的机会,让她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奇葩大会上蒋方舟这样说: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交网络环境,其实是放大了我们被人评价的范围,你每天在朋友圈发的内容,期待着别人给你点赞,期待着别人给你打call,期待着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被人喜欢这个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但是被人喜欢,它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你会发现,这个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
1.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2.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没有主见,别人说吃什么就吃什么,别人说玩什么就玩儿什么,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很怕被嫌弃,降低自己心里才更安全。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4.缺乏界限和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又经常突破别人的界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若: 四个方式教你告别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而如何告别讨好型人格,其实就是发现真正的自己:
a. 对于任何讨好型人格来说,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费心取悦每个人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你需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即使其他人生气也并没有什么,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能力管控自己的情绪,他人生气是他自己的事情和你无关,不要把别人的情绪压力背负在自己身上。
b. 认识你自己的内心,以及发现自己内心感受比盲目去讨好他人更重要。很多职场女性经常面临这样的境况到底是做一个全职妈妈,还是依然继续做职场人?如果我们只是想讨好自己丈夫,可能会立即选择做全职妈妈,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她首先尊重的是自己的感受,思考自己是事业型女性还是家庭型女性,从自己内心出发,你才会对自己的选择真正负责,而不是拱手把决定权交给自己的丈夫或者其他人,这样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c. 当别人提出一项请求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不要马上进行承接,而是先跟对方说自己再思考下,你需要考虑是做这件事对于你内心感受是什么,是否你发自内心想做,并问及是否有时间。另一方面学会说不也是一门技巧,可以参考心理学:情商高的人必懂的三大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情商,即使拒绝别人,也不一定让对方难受。
d. 取悦型人格常常压抑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要变成一个有力量的人,一定要大声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当你说出自己感受时候,别人才会真正把你当作一回事,说得通俗点,只有你自己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注意到你。 也请你记住一个最客观的事实,即使你力求讨好所有人,你依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信仰与选择,只有你自己满意了,你才会更真诚对待其他世界,当你明白,你不必让所有人满意,你就会越独立,越自信,你才会有更多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你才会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与更强大的内心。
责编/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