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2019-07-12 01:50连涛吴建发黄永础
中外医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脑血管疾病

连涛 吴建发 黄永础

[摘要] 目的 研究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方便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对比其两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结果 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96.00%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5)。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98;P<0.05)。 结论 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研究。

[关键词]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 R743;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4(b)-018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o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etween December 2017 and August 2018,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computer distribution, 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diagnosi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diagnosis, compar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9.49; P<0.05). 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0%, and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was 2.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89, 5.98;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NMR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it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hich is worthy of study.

[Key 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tic accuracy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十分多见,疾病类型较多,主要包括脑出血、颅内动脉瘤、高血压性脑病、脑梗死、颅内血管畸形等[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趋势,进而导致我国脑血管疾病人数不断增加,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研究认为,对于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十分必要,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改善十分重要。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式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由此提高诊断准确率[2]。该次研究对2017年12月—2018年8月該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选择电脑分配方式作为分组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该次研究,并同意参与研究。③各项临床资料完整,符合该次研究需求。④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比如血液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疾病。②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和内分泌疾病。③依从性较差。④伴有严重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39∶11;年龄段在48~80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4.21±1.54)岁;疾病类型:8例脑梗死、5例颅内动脉瘤、25例脑出血、12例脑出血。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40∶10;年龄段在49~80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4.59±1.57)岁;疾病类型:9例脑梗死、4例颅内动脉瘤、25例脑出血、12例脑出血。2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方法  该组研究对象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操作仪器为16层螺旋CT机(型号为GE Lightspeed ),将CT机的电流设置为250~320 mA、电压设置为120 kV,扫描层厚为3 mm、螺距为1.2。首先对患者颅脑进行平扫,并在其肘部正中静脉部位注射对比剂,对比剂选择为碘海醇,注射速率为每秒3 mL,后实施增强扫描[3]。将扫描所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脑血管动脉图像的后期处理。

1.2.2  观察组采用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操作仪器为超导型MR扫描仪,扫描序列为TR/TE30(11 ms)、FISP3D、FOV(180 mm)。以患者颅顶直至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枕骨大孔作为扫描范围[4]。待扫描完成后,给予其最强度信号投影,对其原始图像进行处理,进而得出三维血管图像,后分析和记录三维血管图像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观察指标”内容采取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应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96.00%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具有极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疾病类型较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研究显示,我国全部脑血管疾病类型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比大于75%。早期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为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能够明确疾病类型,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使患者疾病早期康复。临床通常以影像学技术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但临床应用的影像学方法较多,而如何选择准确率较高、误诊漏诊概率低的诊断方式为临床医生广泛讨论的话题,也成为临床医生广泛争议的内容。

目前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通常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但该项技术诊断准确率较低,且扫描图像不清晰,导致其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随着我国临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临床广泛使用,该项诊断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同时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扫描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借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区分具有流动效应的血液及其周围组织,并通过对血管的血流分布、速度和方向观察,进而实现对血管狭窄、闭阻和正常进行判断,在脑血管疾病中诊断意义十分重大[6]。研究资料显示,对于烟雾病、颅内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中,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具有十分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的病变程度观察,能够避免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搭桥手术时诱发脑卒中疾病,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应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其能够将患者脑部病变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7]。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临床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类检测手段,现已逐渐成为一种用于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血流通过梯度磁场时所产生自旋饱和度变化,使血管及其周围静止组织产生对比,进而生成图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扫描完毕后即可得到具有高信号的血管原始图像,再应用MIP后处理技术,能够将不同层面重高信号影利用数学方式形成一幅叠加图像,其平面和扫描平面呈一致性,最后将所得图像以一定空间投影角度再进行投影重建,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对血管影像进行观察。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所获得的图像十分清晰,且具有较高分辨率,信息量大,尤其对于软组织来说,其能够较好显示出来,能够使诊断效果明显提高。而随着我国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普通成像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且较多新型的序列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比如T1序列、T2序列、压水成像、压脂成像等。对于早期脑损伤患者来说,表观弥散系数序列成像能够将细胞毒性损伤显示出来,在弥散加权成像后能够在脑梗死后与T1序列、T2序列出现早期变化。尤其对于较高场强的MRI,即>3.0 T,其与立体三维MRI技术同样能够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能够对活体组织的各种传导纤维和空间结构密切观察,由此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有效性。从本文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其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利于患者后期治疗的有效性,预防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斷准确率和安全性。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通过在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显著。在血管闭塞和血管狭窄诊断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一定独特性,其主要是通过灌注显像可见右侧大脑半球呈低灌注,与血流的动态观察相结合,能够获取与脑血管图像十分相似的动态图像,且在血管闭塞和狭窄的范围、位置、程度和形态方面具有较为清晰的成像,与原始图像相结合能够将病变血管和脑组织间的关系有效显示,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与常规脑血管造影比较,其诊断图像更为清晰,且具有较高的血管级别,能够将普通脑血管造影无法显示的灌注显像充分显示出来;在血管畸形的诊断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将其畸形血供、引流静脉以及供血动脉充分显示出来,与脑血管造影相比较,能够将血管间的关系清晰显示出来,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指导;在动脉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将病灶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还能充分显示动脉瘤与其周围血管间和载瘤动脉夹角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图像还具有病灶局部放大和360°任意旋转的功能,能够将颅底结构、血管结构充分显示出来,与手术入路的模拟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普通脑血管造影相比较,能够减少颅骨伪影对诊断结果造成的影响,继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从郭鹏学者研究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应用研究”一文中[8],其将62例脑血管疾病分为2组,一组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观察组、一组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为对照组,两组在诊断检出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检出率为96.78%高于对照组73.53%,这一研究数据与本文中观察组检出率96.00%十分相似,提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96.00%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马文可.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78-79.

[2]  龙斌, 阳义, 宋少辉,等.VPCTA与CT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1):125-128.

[3]  胡云波, 叶旭立.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9):1806-1808.

[4]  Dabertrand Fabrice,Kroigaard Christel,Bonev Adrian D,et al.Potassium channelopathy-like defect underlies early-stage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a genetic model of small vessel diseas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5,112(7):E796-E805.

[5]  杨永举, 郭吉平, 曹奕丰,等.社区人群脑血管功能异常头颅MRI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4):1800-1802.

[6]  赵东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5):78-79.

[7]  Watanabe Aki, Fukuda Michinari, Suzuki Makoto,et al.Factors Decreasing Caregiver Burden to Allow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o Continue in Long-term Home Car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2015,24(2):424-430.

[8]  郭鵬.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97-98.

(收稿日期:2019-01-19)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脑血管疾病
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
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