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智
(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7700)
临床文献报道指出下肢骨折患者以各类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后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形成,与此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成为影响患者原发性疾病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日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方面需要重视早期临床护理以及筛查,依靠有效筛查便于及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才会出现肢体疼痛、肢体水肿、皮温升高等表现,但患者在发病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此时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实施诊断。血管造影检查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方法本身属于有创操作,而且检查费用较高,不宜作为前期筛查方法。超声技术的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并为此类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筛查提供有效方法。该研究结合该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价值,详细分析如下。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4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27~75 岁、平均年龄(44.98±5.03)岁,基础疾病方面:9例剖宫产、15例存在下肢手术史、10例有长期卧床史、9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患者均为单侧患病,其中左侧肢体19例,右侧肢体24例,不同患者均有完整的检查资料,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HD15实施检查,探头频率3~10 MHz,从近向远为患者实施检查,嘱咐患者采取俯卧位,然后完成患者腘静脉、胫后静脉、小腿肌肉静脉等检查,然后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采用仰卧位,然后对髂外静脉、股深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大隐静脉、胫前动脉等相关血管实施超声检查,检查期间应密切关注不同患者血流信号、血栓表现、血管变化等,同时将患侧不同血管检查结果与健侧对应血管检查结果加以对照。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小腿静脉检查期间血管显示不清晰,则可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如采用坐位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完成后,对患者实施血管造影检查,具体采用Siemens Axiom Artis DSA造影机,按照血管造影规范操作完成不同患者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指标:(1)不同方法诊断结果;(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特异性与灵敏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依据:(1)血管没有被压瘪;(2)官腔内部存在实质性回声;(3)血流明显增多,造成侧支血管管径增大;(4)血流速度减小,在血栓形成的上下区域存在血流信号;(5)血栓位置无激惹性血流以及自主性血流存在。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完成不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共有40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腘静脉4例、胫后静脉3例、髂静脉6例、股静脉22例、髂静脉和股静脉5例,总体检出率为93.02%(40/43),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共有38例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见表1,结合表中数据,以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02%(40/43),诊断灵敏度为 97.50%(39/40),诊断特异性为 100.00%(3/3)。
表1 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作为临床较多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结合国内文献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肥胖、老年人群、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以及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患者,与此同时,临床文献认为相关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用药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考虑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对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做好早期筛查与明确诊断,便于及时进行治疗,最大程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影响,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以及增加院内感染风险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逐渐出现相关症状,比如患肢疼痛、患肢肿胀等,但是早期临床重症不典型,加上患者本身存在相关手术治疗,此时,患者对疼痛不是很敏感,通常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检出率较低,因而需要借助相关方法实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便于尽早实施干预。
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以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临床大量研究均证实了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但是考虑到患者本身存在相关手术史,血管造影同样会存在创伤,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此外,部分患者术后卧床休养期间的耐受性较差,部分患者不愿意使用血管造影检查,这些都使得血管造影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筛查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期间,其具有无创优势,检查过程中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有效地提高了不同患者早期筛查依从性,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干预奠定基础[2]。结合该文研究结果,4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DSA诊断符合率达到95.00%,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较为接近。以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达到93.02%、灵敏度97.50%、特异性 100.00%,充分显示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方面,能够兼顾诊断准确性、特异性与灵敏度,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奠定了基础。
李冰[3]在文献中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期间,急性期有典型下静脉管径扩张、近似无回声或低回声低表现,而慢性期则出现逐渐增强回声,管径无明显扩张,研究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具有无创、重复性强等优势。姜华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方面,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实际诊断价值较高[4]。李风桃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静脉解剖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价值较高[5]。上述相关学者在文献中的分析均表明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与该文研究结论较为接近。结合上述众多学者以及该文研究结果,对临床不同患者在术后需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并可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早期筛查,便于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价值较高,具有无创优势,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筛查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