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观察

2019-07-12 07:14:24王栋苏贻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酸钠玻璃

王栋,苏贻岭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山东日照 276808)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及骨质增生引发的慢性骨关节疾病,患者会出现显著的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表现,经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的骨质硬化,以及骨小梁断裂等表现。中老年人多发,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该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临床采用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50例,均符合2007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随机分联合组、温针灸组及玻璃酸钠组,每组50例。组合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7.09±6.42)岁;病程 8 个月~12 年,平均病程(6.01±2.48)年;左膝14例,右膝20例,双膝16例。温针灸组男28例,女 22 例;年龄 44~77 岁,平均年龄(59.17±7.30)岁;病程 6个月~13年,平均病程(7.10±1.97)年;左膝14例,右膝18例,双膝18例。玻璃酸钠组男29例,女21 例;年龄 46~79 岁,平均年龄(58.70±5.81)岁;病程7 个月~11 年,平均病程(5.75±2.81)年;左膝 15 例,右膝19例,双膝16例。三组性别、年龄、病程及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温针灸组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下置软垫。主穴:血海、鹤顶、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配穴:关元、气海。操作:皮肤用75%酒精消毒,用2寸毫针,针刺得气,于针尾放置1 cm艾条,次选3~4个穴位,每次灸3壮,以温热为宜,1次/d,5次为1个疗程,间隔2 d进行下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2 玻璃酸钠组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膝关节屈曲成90°。以膝关节髌骨下方髌韧带内侧为穿刺点,碘伏消毒后,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液的内配针头进行穿刺,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L,注射完毕患者轻微活动关节,用无菌敷贴包扎。7 d注射1次,治疗3次。

1.2.3 联合组 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同以上两组。第1~5天给予温针灸治疗,第6天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可正常工作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或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工作生活能力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显效+有效=总有效。

1.4.2 膝关节疼痛程度评价 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分为疼痛剧烈,0分为无痛。

1.4.3 膝关节功能评价 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总有效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用[n(%)] 表示;VAS 评分、LKSS 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同时间点多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94.0%,高于温针灸组(82.0%)与玻璃酸钠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与玻璃酸钠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三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三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3周温针灸组(n=50)玻璃酸钠组(n=50)联合组(n=50)6.94±1.05 6.87±1.27 6.91±1.16 5.37±0.94 5.40±1.06 4.43±0.95 4.10±1.14 4.21±1.18 2.10±0.62

2.3 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三组L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周三组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LKS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LK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三组治疗前后LK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LKSS评分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3周温针灸组(n=50)玻璃酸钠组(n=50)联合组(n=50)38.14±5.08 39.05±5.51 38.76±5.32 45.06±6.10 47.13±6.62 55.16±6.80 70.16±8.02 69.91±7.19 90.12±6.75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炎之一,尤其是老年群体中这种疾病更为常见。临床较为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功能受限。膝骨关节炎的病情发展较为缓慢,患者在患病早期无明显表现,尤其多发于中老年肥胖女性人。患病后患者会出现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且由阵发性疼痛向持续性疼痛转变,尤其夜间、劳累及上下楼梯时疼痛会显著加重。同时,患者关节活动时会出现摩擦音和弹响,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胀,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关节畸形。由于初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检查确诊时,已出现膝关节严重功能障碍[4]。西医治疗膝骨关节炎以药物消炎为主,但长期服用药物,不良反应多,如导恶心、呕吐,严重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凝血功能受损。

膝骨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因肝肾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膝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所致。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或直接用艾条段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5]。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可覆盖和保护关节组织、改善润滑功能。玻璃酸钠渗入变性的软骨,可抑制软骨的变性并改善变性软骨中的软骨代谢;通过抑制滑膜上疼痛介质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所以该品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及关节活动范围[6]。

该研究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温针灸组与玻璃酸钠组,说明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疗效优于二者单独治疗。治疗3周,联合组VA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联合组LKS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说明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膝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酸钠玻璃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14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是玻璃熊
摇篮(2016年19期)2016-12-01 06:32:52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5
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