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构想—以山西阳曲县为例

2019-07-12 09:41贾小能张晋侠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宜居农业建设

贾小能 张晋侠

一、阳曲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目标

1.阳曲县基本情况

阳曲县位于忻定和晋中盆地之间,山地多,平川少,沟沟壑壑,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偏低,境内有杨兴、泥屯等8 条河。总面积2070.67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37 ,丘陵占34.96 ,平川占10.67 。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各种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尤其干旱最为严重。阳曲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地和荒山牧坡广阔。阳曲县农产品丰富,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等为主产,并盛产苹果、酥梨、桃和葡萄等干鲜果品和无公害蔬菜。

阳曲县辖4 个社区居委会,4 个镇、6 个乡,123 个村民委员会,有359 个自然村,总人口15 万人。面临经济建设的大好时期,县委、县政府揆情审势,站立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一个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大县、绿色生态示范县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2.阳曲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总体目标

阳曲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创建“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六美新农村”。以环境综合整治、乡村居住环境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全力推进“全景阳曲、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新阳曲建设。

二、山西阳曲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走访及分析,我们发现阳曲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传统工业转型缓慢,新兴产业挖掘不足

目前,阳曲县在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加快“三去一降一补”,积极壮大经济园区,加紧培育新能源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等,但目前还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充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牵引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还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

2.农业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阳曲县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农业,并提出“一减五增”,即减少玉米、增加蔬菜、葡萄等果蔬产品、增加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这些举措下,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农业效益不高、一产土地收益偏低、加工能力不够、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3.民生改善不足

近年来,阳曲县在改善民生这一工作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包括创卫工程,即街道整改、垃圾治理、厕所改革、三场一所建设等,食品安全,政府出资建校,积极深化医改,并有国家、县政府、集体多方出力,实现“老有所养”,这些都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切实利益。 但问题还存在,包括引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本土人才严重短缺等。

4.文化传承不足,同时忽略生态保护

基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优势,阳曲县推出了多项举措进行宣传和建设,包括:多方发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旅游文化体育项目、推进儿童嘉年华项目、举办旅游推介会等。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此外,文化传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环境治理及保护相对比较滞后,例如,旅游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当地人也没有意识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坚持“五反对、五倡导”还不够,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相关激励措施有待完善,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是阳曲县的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传承。 因此,未来的建设中,仍然要狠抓作风建设。

三、山西阳曲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相关措施

1.注重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实力

一是以发展为目标,把产业转型作为途径,增加农业功能。以乡村本色作为乡村旅游的最大吸引源。 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原则,以村庄文化内涵为核心,将农业生产要素和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休闲景观农业和田园旅游,实现产业融合。二是升级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挖掘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乡村建设

(1)阳曲县乡村建设可以依托省城大市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实现本地农产品的高品质供应。科学规划,发展创新型农业,完善配套产业布局,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乡村电子商务产业,构建服务于农业的技术、小额贷款和产品销售的平台,有力推动阳曲县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2)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肥,打造安全放心产品。要坚持以农产品的供给质量为目标、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落实到工作中就要在全县加强农产品的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绿色创新型产业,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生产过程洁净化、废弃物资循环利用、采用绿色生态型的农业模式,不使用化肥、使用以畜禽粪污处理成的有机肥,还要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耕地的重金属污,在乡村建立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的试点,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构建实施食品安全工程,制定农产品质优规范体系。

(3)改革传统农业,农业功能多样化,打造全方位农业旅游。在黄寨镇上,设立绿色农场、果蔬采摘园,打造美丽田园景色。 将这一示范片分4 个功能圈:农业科技示范区、绿色农产品、经济作物种植区、生态保护区。差异化布置关联产业,既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特色农业,又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光。

3.加快改善民生步伐,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在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先进的硬件条件设施,并引入优秀的教师、管理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教育资源的共享度更高,为提升教育质量做有利支撑。

4.以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为理念发展特色产业

第一,要系统地研究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保护区建设的内在机制,结合阳曲县当地历史文物特点,采用规范、恰当的评估手段,从当地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社会文化价值、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界定,因地制宜的做好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第二,注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充分发动乡村居民的主体力量,保护文化生态兼顾自然生态,整体保护加针对性的重点保护;对非物质遗产实施有力举措,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不仅要保护,还要做到可持续利用,打造新型“文化+”旅游。

第三,从发展旅游的视角,旅游产业的根基和资源来自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内涵和灵魂,焦点和轴心,结合阳曲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旅游资源的建设中,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要以生态理念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旅游风尚,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提质增效、成为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的新动力。

5.各方参与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1)科学使用政府的财政补贴,高效合理使用资金。将市级、县区、乡镇各级资金结合,实现全县涉农资金统一规划使用,深入剖析相关涉农政策,有效聚合市、县、乡财力,建立专项资金账户,集中使用,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发挥。

(2)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匹配市场需求,有效组合生产要素,联动各种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租赁、股份制、等丰富多彩的合作制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到农业产品方面上来,将社会资本参入到污染水治理、供电和供气、景区建设和农村饮用水质量等乡村基础民生配套服务的建设中来,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3)政府及社会联合融资。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普惠、经营入股、民营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人民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志愿人士,通过行业内合作、人才和技术帮扶、捐赠物资等方式在乡村兴办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各类事业。吸引较为丰厚的资本,和各行业人才返回乡村创业,为建设宜居乡村提供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也可吸收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资金,援助宜居乡村建设,为家乡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4)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发扬阳曲县当地资源优势,匹配市场需求,多渠道走原创特色路。大力发展田园经济,有效扩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乡村居民的经济增收能力。对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优化经营机制,将集体资产的效益最大化,加快宜居乡村建设步伐。

6.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实用、合理的政绩考评制度。需要转变重绩效的考核观念。考评基层人员的工作实效时,应考量生态环境的建设,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宜居环境建设水平等来进行政绩考核。对基层干部传达任务,应该以生态环境的建设,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居住环境建设为核心,唯有这样方能彻底引起基层下级部门组织的重视,上级政府可以签订年度责任书,年初将这些硬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成小目标。 年末时依据这些定量的指标进行考评,避免了唯GDP 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

猜你喜欢
宜居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宜居的海底城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宜居大化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