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

2019-07-12 07:55高佳炜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美丽标准

文/高佳炜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对于乡村振兴变得愈发重要。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框架都离不开标准的支撑。比如,乡村振兴建设中生态保护是极为重要的,而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提条件就是拥有相应的治理标准,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农村生态治理的评估标准。又比如:污染治理中较为常见的污水处理标准,浙江省就制订了地方标准DB 33/T 868-20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由此可见,推进标准化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开展,只有努力制定标准化发展的有效举措,才能将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到位。

一、标准化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

1. 保障乡村振兴规划更合理

通过制定乡村建设规划方面的标准或规范, 可以使乡村建设规划做到科学高效、目的明确和布局合理,进而规范和推动乡村建设开展。如:国家标准GB 50188-2007《镇规划标准(附条文说明)》中提出,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30小类。

2. 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

通过制定建设方面的标准,明确建设具体内容,可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质量达标,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T 912-2014《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如规定了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应符合规划,住宅卫准应符合GB 9981-2012《农村住宅卫生规范》,住宅形式、体量、色彩和高度等应协调美观,设置标准门牌,体现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并对道路建设、给排水系统建设、电气化和信息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标准要求。

3. 保障乡村建设绿色生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保护和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和低碳环保的必由之路。DB33/T 912-2014对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和环境卫生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中,卫生厕所的化粪池选址、类型选择、建造、卫生管理与卫生要求应按GB 19379-2012《农村户厕卫生规范》进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90%,按GB 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标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的卫生水平。

4. 引导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只有乡村产业发展了,才能带动农村居民的经济发展。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T 344-2015《美丽乡村建设导则》中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和新种养模式;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品牌产业。同时,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风貌和产业特色,融合发展森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休闲渔业等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业,通过各项标准的实施来引导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

5. 保障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内在动力与后盾。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习俗、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及开展地域文化活动等途径,可以通过标准来提炼乡风文明的精髓,对于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DB 46/T 344-2015中对公共卫生、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要求,如:加强对古民居、古桥、古巷、古井、古路、古树和古文物等的保护和抢救,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和利用。有条件的村庄还可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村规民约和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并在长廊、展示馆和文化墙等公共场所予以展示。

二、乡村振兴标准化存在的不足

当前乡村振兴中的标准化建设存在以下不足:

1. 标准修订

总体来说涉及乡村振兴的标准较为缺乏,还需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现有标准中关于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标准数量较多,乡风建设、各类产业建设标准和长效管理等数量较少,同时当前所制订的标准普遍存在分类复杂的问题,由于体系涵盖面庞大复杂,导致许多标准与乡村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在标准实际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2. 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无论是建立美丽乡村还是开展乡村振兴,资金和土地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多年来各省市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大多用在污染治理、道路修建、技术推广和农业补贴等基础方面,与之相比,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也导致了标准化知识宣贯力度与标准化人才培养不足。

3. 标准化知识宣贯力度不足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标准认知程度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是许多干部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自身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足;另一方面是许多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而政府在标准宣贯方面手段不丰富、不灵活,导致许多村民对标准一知半解、参与度不高,甚至完全不清楚。

三、崇明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情况

1. 崇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崇明,作为中国第三大岛,目前正在大力开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工作,而乡村振兴战略也在进一步推进生态岛的建设发展。截至2018年9月,崇明已有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3个,完成验收1个,在建2个。仙桥村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作为崇明第一个顺利通过验收的美丽乡村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仙桥村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的现状调研、标准体系(见图1)的整理分析,可以进一步对乡村振兴给出建议。

仙桥村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分为8个子体系、18个细化分类,共制订标准61个。其中,国家标准28个,行业标准11个,地方标准8个,企业标准1个,协会标准1个,内部标准12个。目前,崇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主要以农村自然田园风光为特色,主打绿色生态和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贴合世界级生态岛的要求,建设产业主要以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结合,围绕种植、旅游、观光、餐饮和休闲,主要类型为有机农产品销售、创意民宿、农家乐和水果蔬菜采摘园等。

在标准覆盖面上,仙桥村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村庄规划、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等8类标准体系,并针对当前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① 建立镇组织管理、村委会具体实施,以及村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实施推进、日常监管和服务等工作,落实具体项目管护、协调和监督,承担村民宣传发动、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等工作。

② 实行巡查制度。依托城乡综合管理“大联动”平台,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切实保障管理实效。

③ 村委会组织各支队伍通过环境百分考核、日常检查、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年终考评与群众评议等多种方式,对各项工程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将长效管理的工作绩效与村干部的年度考核相挂钩,保持干部的积极性。

④ 在美丽乡村创建期间,注重标准宣贯,开展标准化人才培训会议5次,上门走访农户近百家,主要向党员和全村村民宣传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的标准和内容;征求编制《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管理手册》的意见建议,明确近期需要村民共同参与和整治的要求,向群众解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准入条件。建立镇、村两级推广体系,为开展标准体系宣传作指导,并最终制定了仙桥Q/SXXQ-06-2015《村村民道德建设实施标准》和Q/SXXQ-10-2016《仙桥村村规民约标准》,为乡风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图1 仙桥村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框架图

2. 成效和不足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仙桥村在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上都有了极大的成效,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开展。首先,创建了可施行的“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运行机制,为其他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和制度。其次,在经济效益、公共建设方面,改善了仙桥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的状况,使仙桥村全村745户直接受益,并为仙桥村村民提供1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9 000元增加到2016年的17 000元人民币。最后,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仙桥村逐步建立了水产生态园、种植体验园和果蔬采摘园等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基地,形成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特色,而这些成果的铸就都离不开标准化。

同样,仙桥村美丽乡村试点的标准化工作也存在着问题。一是缺少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标准,仙桥村内镇海寺的恢复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但未将相应标准纳入其中;二是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修订不足,文化体育上仅有《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两个规划建设标准。

四、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1. 提高标准质量,完善标准体系,加强长效管理

目前,乡村振兴的标准制定还在起步阶段,各地应结合实际,通过各种标准化手段建立符合实际情况、有指导作用的标准体系。标准制订应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在此基础上切入标准化工作,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化流程,确保能够积极稳妥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要总结各省市示范村的经验,科学确定标准化对象,对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作为今后实践和推广的依据,在标准制订上更要严格控制标准数量,围绕乡村振兴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需求来制订标准。同时,全国乡村振兴建设应根据各省市不同情况探索出对应的发展方向,每个乡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应遵循国家标准,借鉴地方标准,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当地现状的各类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必须严格标准质量,避免出现创建模式单一、千村一面的状况。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可以将示范村周边的多个村庄纳入建设范围,共同规划发展,尽可能地带动周围村庄共同提升。比如在农业方面,成功验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乡村,可以通过推广成功经验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形成产业片区,加快乡村振兴建设速度,促进农户产业化经营。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对其进行保护创建,突出代表性文化,提高地域内的乡村文化知名度。对于文化特色突出的乡村可重点打造成旅游文化村居,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最后,在乡村振兴建设上要注重长效管理,建立农村管理标准和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与村干部的绩效挂钩,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做好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尤其是农村自治组织,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村庄管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乡村管理的长效运营。

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标准宣贯力度,扩大标准化人才储备

标准是现有经验的优化升级,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标准化部门和机构要肩负起龙头作用,在创建过程中要加大对于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定期开展标准化宣传活动,一方面是要通过学习交流会、专题学习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有关政府部门宣传标准化知识,加强干部对标准化建设的认知,强化有关部门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向村民科普标准化知识、宣传农业标准化技术要求,如将制定的村民文明公约向村民发放,通过视频、海报和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标准化认知程度,使农民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农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标准化专业人员,建立标准化人才培训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再如,在农业方面,针对不同的农业产品,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相关的标准实施培训,通过全面的标准化培训来保障乡村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标准化美丽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