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现代化发展
——以西充县蛴蟆节为例

2019-07-12 14:47郑佳仪熊晓贤陈芊妤廖嘉燊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川北民俗文化文化遗产

郑佳仪 谢 扬 熊晓贤 陈芊妤 廖嘉燊

1.川北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四川 南充 637000;

2.川北医学院影像学院 医学影像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引言

蛴蟆节作为川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于2018年入选第五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研究其在当代的保护传承不仅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其他川北地区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国内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调查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全国等大范围的概况分析,缺少针对性的区域细化调查,尤其是对川北地区蛴蟆节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随机抽查南充市西充县居民合计400人;调查方法:在2019年7 月期间,待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内容和意义后,发放问卷,以询问形式、自填方式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问卷;统计学方法: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iData 3.1 录入数据,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文研究目标在于通过对调查分析蛴蟆节发展现状以及其在保护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探讨蛴蟆节在当代符合当地发展特色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法。

1 蛴蟆节的起源与特点

据民间传说,蛴蟆节起源于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后准备进军四川,在嘉陵江流域与张献忠所部展开激战,造成无数死伤,哀鸿遍野。西河流域因此爆发了一场瘟疫,一位路过此处的高僧让百姓们在正月月圆之夜之前将蛴蟆送走,寓意送灾去病。[1]于是大家在正月十四这天用嫩竹编成蛴蟆灯,日落之后家家户户敲锣打鼓地一起走到河边放灯,寓意送走瘟神。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演变,每年正月十四已形成做蛴蟆灯,到河边送蛴蟆的习俗,也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

2 蛴蟆节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2.1 仅在当地知名度高,难以推广 每年正月十四的“送蛴蟆”仪式,大部分当地居民都会积极参与,但是四川省其他地区或省外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节日。许多当地居民从小就参与这项仪式,并且每年的活动没有正式的宣传,所以外地人对此了解很少,也很难向外地推广。

2.2 政府重视程度一般,缺乏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 根据调查数据,当地居民只有少数认为政府十分重视蛴蟆节,并且一半以上没有在政府的宣传中听说过蛴蟆节,近七成的居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并未对蛴蟆节建立完善的传承保护机制,传承人逐渐老龄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少年对蛴蟆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不重视,日后的保护和传承将面临继承人断层的难题。

2.3 活动形式缺少创新 蛴蟆节主要包含五大内容,即做蛴蟆灯、送蛴蟆、唱民谣、摇嫩竹、吃年夜饭。正月十四这天,家家户户先自己在家制作蛴蟆灯,等到了傍晚再举着蛴蟆灯、一边舞龙一边唱着民谣,向指定的河边走去。送完蛴蟆回家途中,小孩子们要选一根嫩竹,一边唱祈求长高的民谣一边摇嫩竹,之后回家吃年夜饭,蛴蟆节的活动就算结束了。每年的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创新意识,缺少当下民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长期以来有些单调乏味。创新和创意是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

2.4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缺少市场 西充县属于南充市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总人口60.59万人,在2017年末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23.21亿元。同时西充县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等等,追求经济、农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类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缺少市场,容易被人们淡忘。

3 蛴蟆节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3.1 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逐步向外地推广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点,同时也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支点,并且西充县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成乡村旅游目的地。但是目前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大部分注重硬件,文化内涵等软件的关注度不够。[2]将蛴蟆节与西充县乡村旅游目的地有机结合,让民俗文化融入自然景观,一方面利用文化对乡村旅游内涵的提升、带动文化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宣传蛴蟆节,让更多的外地人参与其中。

3.2 开展产业化保护,拓宽市场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产业,即以产业化/商业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3]蛴蟆节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仅以制作蛴蟆灯为切入点,可以建立以蛴蟆节为主题的展览、主题博物馆、园区,从历史渊源、发展过程、风俗特色各个方面介绍蛴蟆节,每年结合生肖为蛴蟆节设计不同的卡通形象,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可以生产一些以蛴蟆节为主题的周边,与近些年来流行的“文创经济”结合,拓宽民俗文化的市场。

3.3 政府提高对蛴蟆节的重视度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启动非遗地方立法。[4]要使民俗文化中的内涵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就要以现代社会中民众参与度高的方式进行推广,政府在其中可起到引导的作用,组织民众积极参与、积极宣传、积极创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5]

4 结语

蛴蟆节是川北地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蛴蟆节在当代更好地保护传承,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蛴蟆节的保护传承应以政府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民众积极性;以发展民俗乡村旅游和产业化保护为主要措施,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多方位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川北民俗文化文化遗产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封二)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Tough Nut to Crack
胡耀邦怎样从川北到北京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