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光 杨清怡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玉溪 653100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已经构建了要素完备、科学有效的创新体系,但是要想将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释放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的活力与潜力,使得创新成效真正为国有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创造价值,就必须继续对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要素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充分挖掘创新对于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的意义和重点所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驱动上水平。
——充分认识“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要作用。
管理实践表明,创新氛围是创新软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1]。要想拥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必将打破国有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内部障碍壁垒,为创新人员提供着无形的心理支撑和行为支撑,才能有利于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的持续产生。
——深入挖掘“营造创新氛围”的实施举措。
一是从思想入手。通过企业文化宣贯和创新文化宣传,使得每位员工自发主动参与创新,要持续传递这样的理念,创新无处不在、只要主动作为进行创新,人人都可以成为创客。二是从组织入手。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归属感和幸福感;其次改善创新组织扁平化建设,使得创新组织内部变得更加高效;最后是改革创新组织的薪酬分配计划,积极鼓励人才加入创新组织,壮大创新组织。三是从管理入手。充分发扬民主作风,领导者尽量融入创新人员中间,消除领导层级的隔阂感和陌生感;不断改善领导方式,领导和员工皆是创新的主体,并且呈现出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创客关系。四是从交流入手。积极推进部门间、层级间的知识共享和资源互动,营造全员主动自发进行创新交流的氛围。
——突出“整体推进、相互协调”。
必须意识到体制机制的创新要遵循PDCA 持续改进循环规律,创新体系各个方面均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处理好创新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用辩证的思维眼光看待创新机制的建设,整体推进、相互协调就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法宝。
——突出“持续改进、深化改革”。
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用长远眼光考量创新体系机制是否合理,是否还存在改进空间。以“大智移云物”为契机和途径,符合现如今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国有企业适应时代科技潮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最佳“登陆港口”。
——加强培养激励,实施“人才驱动”。
要广泛吸引发现各类人才,包括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其次要重点加强人才的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自身素质,着力打造出一支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接着是加强创新人才的激励体制建设,善于激励人才进行创新创造,通过激励方式的优化,改善创新人才公平、公正、公开激励环境,充分促进和提高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最后是畅通创新人才的职业晋升通道,使得创新人才得到认可和肯定,反过来又可极大促进创新氛围的营造,形成良性循环。
——强化全员参与,避免“好高骛远”。
要加强全员创新、基层创新,广大基层员工与实际工作长期接触的天然优势将提供更为生动具体的创新问题和解决方案,从下往上的软性需求拉动往往比从上往下的硬性指标推动更为高效;其次创新要注意脚踏实地,要绝对避免创新“形式主义”、“走马观花”、“半知不解”等问题,使得创新真正得到实效。
——坚持立足市场需求,让创新赢在“起跑线”。
要积极开展“市场导向”这一工作计划,准确把握当前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科学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建立健全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作为主导的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品牌维护体系,打造“无边界”、“无时差”的市场需求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市场导向”与“技术导向”的相互配合,提高市场与技术的对接速度和匹配成功度。
——坚持追求技术领先,让创新赢在“硬实力”。要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要营造追求核心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加强技术交流,注重技术的原始创新。
——坚持凝练先进文化,让创新赢在“软实力”。
要将创新文化切实融入到国有企业的核心文化层中,将创新文化潜移默化的深入渗透到整个国有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和创造力。
——注重“创新平台“与”创新资源”相结合。
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还要构建起大量的“创新工作站”、“劳模工作室”,鼓励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创新,真正实现“万众创新”的局面。其次还需要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将创新智力智库、创新人才骨干、创新文化资源等全方位配套于创新平台。
——注重“国内平台”与“国际平台”相结合。要积极加强与其他行业、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合作,努力拓宽对外合作的途径,吸收到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大量的创新技术资源、平台资源和人力资源。
——不能让创新“流于形式”,失去本来意义。创新不能为了取得“一个证书”、“一个奖状”,对于那些“流于形式”、“走过场”、“花架子”的创新项目要坚决取消,要在企业形成了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的 统一意识,使得创新真正落到实处,干在实处。
——要确保创新“有理可依”,真正取得实效。在创新前要把握“调查研究”的工作宗旨和方法,不能盲目创新。充分把握好创新的方向,创新方向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积极为总的企业愿景服务,而不能“偏颇太大”,通过对市场、产品的深入研究,来考虑创新资源投入的侧重点。
总之,国有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务必突出六个要点的核心位置和引领作用,深刻领会六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效应,通过创新实践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稳步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