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训
胶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 胶州 266300
现阶段,各大公共场所、办公楼、住宅等都已经广泛使用电梯,电梯这种特种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承载工具。一旦出现电梯故障,不仅会对公共设施造成损坏,甚至会对电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对电梯的日常检修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更要加大管理审查力度,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故障进行及时排查,提高电梯运行安全系数。开展电梯日常检修工作,能更加有效确保电梯正常运行,保障人们出行安全。
2.1 检测现场条件不达标 在我国很多电梯检测工作中,都存在着条件不达标,检测现场较为混乱的现象,甚至还有的检测人员不采用任何辅助工具,仅仅依靠人工来进行电梯检测,使检测工作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在整个建筑工程竣工之前,有的电梯供电条件与国家规定标准严重不符合,电力线路排列较为混乱,应用地线较少,使得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电压也没有达到标准,往往使检测结果与电压正常后的检测状况严重不符合,使检测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2 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健全 当前,很多电梯检测过程中都忽略了人员疏散管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群得不到及时疏散,并且在疏散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有安全防护栏、疏散照明等基础设施。同时,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噪音,使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并且,电梯控制中枢一般较为简陋,装修和防水防火措施不达标,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 电梯安装自检工作不全面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安装单位自检是电梯监督检验的基础性依据,检验人员需要对安装自检报告进行详细的阅读。但往往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对自检报告重视程度并不高,使得自检报告中检验结果出现了描述不清、判断不准、测量不对等诸多问题,阻碍检验工作,给检验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某些单位在检验中并未进行检验就上报检验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验工作难度;有些电梯安装单位虽然进行了自检,也出具了相应的检验报告,但是由于自检报告上内容简单,填写数据和实际数据存在着较大的误差,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允许的误差,从而为检验工作人员提供了错误的引导方向,增加了检验的难度和工作量。
3.1 加强检测检验 根据目前我国电梯相关运行条例规定,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对电梯加强检测检验,确保能够稳定运行,提升后期维护管理力度。目前我国电梯检测检验耗费时间较长,导致电梯中诸多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各类老化部件缺乏深入探查。所以当前特别需要对老旧电梯设备进行不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有效的防护性措施。地坑地面承受载重:4gn(P+Q)。P是空轿厢和轿厢支承的零部件的质量,如部分随行电缆、补偿链或链等的质量和,Q是额定载重量。电梯检测主要分为安全部件和系统检测两部分,其中电梯安全运行基础是控制系统,确保控制系统稳定运行,也能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门区位置故障发生概率较高,要组织人员重点对厅门、轿门进行检测,避免门区产生较大事故。
3.2 加强电梯检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从以往的电梯日常检验工作经验来看,检验环境的好坏对于电梯检测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检测环境的管理工作,为检测人员建立良好的检测工作环境,确保工作人员在最适宜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要加强电梯检测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检测人员必须要有上岗资格证,要求现场检测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工具。同时,务必确保检测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有专业的人员从旁协助,通过多名检测人员相互监督、及时沟通的方式,提升工作进度,确保检验步骤和流程的科学合理性。此外,电梯设备的安装单位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检测数据参数的准确性,为今后的日常检测工作提供便利。
3.3 加强电梯的监督检验 按照我国的相关条例,电梯进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监督规定进行检验:①电梯安装需要经过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②需要对电梯的出厂资料以及安装改造资料进行监督审核,保证其资料的完整性。③机房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计,井道设计也应该合乎规范,保证电梯各个系统、部件能够正常运行。⑷整机要进行运行试验,包括平衡系数试验、制动试验、应急救援试验、安全钳-限速器联动试验等。5)需要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应急预案,以及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等。
3.4 建立完善的电梯检测技术标准 电梯检测技术标准是电梯在检测和后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电梯的某个运行参数与标准范围偏离过多,就可以马上进行调整,从而将安全隐患快速解决。除了能够提供数据参考和快速响应故障之外,电梯检测技术标准还能够提供质量上的保证,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如果检测报告无法真实反映电梯的运行情况,技术标准能够为检测人员提供一个补救参考标准。
电梯特种设备的日常维修和日常检验不容忽视,在其检修检验的过程中要加大重视度,基于此,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践行与之相关的标准制度,同时把相关的工作流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其对于其他工作的重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