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琼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心肌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出现濒临死亡的感觉,十分痛苦,治疗的关键就是发病6h之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1]。抗凝溶栓方案众多,不同治疗方案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选择最佳的抗凝溶栓方案[2]。本文主要研究联合抗栓方案对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 使用抽签方法对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6例心肌梗塞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采用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是20例和13例,年龄上限为77岁,下限为45岁,平均(55.35±8.24)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是19例和14例,年龄上限为76岁,下限为43岁,平均(55.26±8.22)岁。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患者的同意之后展开。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等,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在饮食方面少食用高脂肪食物,注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常规使用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186)、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等,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的初始使用剂量均为每天300mg,第二天改为阿司匹林每天100mg,波立维每天75mg,需要长期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抗栓治疗,口服,每天服用剂量为75mg,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相关指标检测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判定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差异比较大,则使用P<0.05表示。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到了96.97%,对照组33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有效率达到了78.79%,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356,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33例患者中,共出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休克和心衰各1例,发生率为6.06%,对照组33例患者中,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患者,休克和心衰各3例,室颤2例,发生率为24.2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323,P<0.05,有统计学意义。
心肌梗塞的主要发病机制就是冠脉硬化斑块或者血栓对血管通路造成阻塞作用,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出现缺血、缺氧情况[4]。此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等特点,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采用抗栓治疗,我院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化具有抑制作用,阻止血小板凝聚,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管再通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
侯金岭[6]在相关课题研究当中指出,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溶栓的患者,有效率为68.0%,而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的患者,有效率达到了94.0%,本文的研究结果结果与此基本一致,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6.97%,对照组有效率达到了78.7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356,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可以使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挽救患者的生命,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323,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联合抗栓治疗方案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是临床上治疗心肌梗塞的优良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采用联合抗栓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并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