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宏 靖边县水土保持监督站
事业单位是中国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着不容小觑的力量,新时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问题已然成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期限是超过一年价值其金额在1000元以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高达4万多亿元,数量规模巨大。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我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升政治文明以及其它方面的配套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控制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在新时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阶段,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是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实现部门战略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用来治理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关部门的一种必要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想促使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必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管理的控制制度,也是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设,可以提高单位履行各自职责的效率,并为事业单位找到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对策,进行整改,查漏补缺,完善单位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了事业单位的效能;还可以使财政部门能够更好的不断完善监督检查的职责,逐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避免单位由于制度缺位而出现管理问题,直接提高了单位运行效能,间接降低了政府财政运行的开支。
事业单位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与绩效管理,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是下一步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早在2014年,财政部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固定资产管理司,说明固定资产管理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对推进现代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特殊的意义。事业单位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需要建立严密、稳定的控制系统,制定科学的政策、制度,以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及形成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由于前期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资产处置一直是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事项,不需要向财政部门中报审批,更不需要公开处置。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一向是单位自己操作,往往哪个部门使用,哪个部门处理。工作规范的,处置收入交单位财务入账;不规范的,处置收入形成了部门的“小金库”,有的甚至进了个人的腰包。由于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对于单位资产交由处置机构公开处置的要求在单位内部还没能建立起正常的工作机制,有的甚至抵制公开处置这项工作。而且“重资金,轻资产”的意识在各单位普遍存在,财政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综合管理职责,主管部门没有发挥应履行的监督义务,预算单位也没有发挥其使用管理的职责。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抽样调查,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按要求贴固定资产条形码,资产存放地点随意,无法找到相应的实物,卡片、台账、实物三者长期不进行核对,账实严重不符。其主要原因,一是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人员不专业且流动性大。二是没有建立资产验收、入库、保管、使用和处理等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购代、使用过程中,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脱节,实物账与资金账不符。三是部分单位权属意识不强,对本单位实际拥有的资产如房屋土地、车辆等不及时办理产权证明,尤其是对于政府划拨或者其它单位捐赠、调拨的资产,不及时记账。
受财政部门委托,地方交易处置所是承担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企业。按照协议要求对委托处置资产要做到清点、核实,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处置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或鉴定,根据结果对相关资产进行公开竞价处置、环保处理和车辆解体处理,出具交易凭证,监督资产占有方与资产受让方、服务机构的资产移交工作和处置收入及时上缴财政等工作内容。但在处置工作执行中由于财政部门内部职责不清,对它的要求不严,疏于监管,在处置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采用的方法是授权管理和委派制管理,所谓的授权管理就是授权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机构来进行管理,起到一个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状况。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发挥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第三方职能,取代了政府直接管理的弊端,也避免了政府对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直接干扰,能起到一个隔离带的作用,把政府的相关部门与事业单位分离,有效缓解双方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独立性,通过机构的明确职责的划分,规范了事业单位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得事业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增强了职责和权限,并给予了相应的压力,迫使事业单位管理层能够改革创新财务管理的手段以及管理方法,大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由于其规范化的运作态势,有效地规避单位的腐败现象,避免资产流失,使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依法审计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我国审计制度实施之日起,广大审计工作者就一直严格依法开展审计工作。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审计法律法规。然而,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法律法规已经落后于时代。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态势。但与此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所依据的法规和规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己经脱节,己经远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的要求。为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政府应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完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法规,根据审计的客观要求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具有可行性的法规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服务,用来规范和指导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并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毋庸置疑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令人堪忧,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重使用、轻管理”的现状普遍存在。因此,在事业单位改革的新时期,各单位应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这套管理制度要操作性强;其次,要对固定资产使用维修、采购检查、设备报废等方面规范化管理;再次,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做到日常监督与抽查监督相结合,做到实物、账本、登记三相符,定期有针对性的固定资产盘点,使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够通过使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真实现状。
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就离不开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在当前快速的信息化时代,对方法更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方法己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各级领导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为只有加强创新才是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方法,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方法,而是对传统技术方法的调整和深化,使之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作用于实际。创新方法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适应新常态,重点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逐步实现方法的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要在新时期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不断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工作的需要。要加快推进电子数据的归集和管理工作,充分运用数据平台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宏观分析。同时,也要积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对方法规定的突破。
新时期事业单位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务出身的人员,这类人员的特点是从事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工作能力非常强。但他们的缺点同样突出,那就是不熟悉设备管理等相关专业。另一种人员是近年来吸收的设备专业出身的人员,这类人员在业务上通常也有短板,大多不擅长财务方面的内容。为缓和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企业应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上下功夫。一方面企业要积极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加快人员素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在内容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对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通过各种培训,尤其是针对上述两类人群要分别加强对工程技术、财务与经济等有关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固定资产管理项目人才,使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满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还能培养出对事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另一方面,企业应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尽量创造条件支持人员自学工程技术、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激发和引导人员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扶持人员成长为既精通工程专业又精通财务专业的综合型人才,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