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瀛丹 唐冰开
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引言:邻避事件发生之初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没有相对应的系统的解决措施,也没有较为规范化的制度或者对策,只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近几年,全国各地各种邻避冲突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污染型邻避冲突事件所占比例最高,也是最为急迫的需要解决的类型,在国家的倡导下,在舆论的压力下,在人民的呼吁下,全社会都对邻避冲突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案例的成功与失败,提供解决问题的几种对策。
从筹备、选址、策划、建设、公示、使用等所有环节都为公众所知,增强每一个环节的透明度,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邻避设施建设单位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做好群众的沟通工作。选址前调查民意,普及相关设施常识知识;选址后及时有效的进行建设前公示,听取民声民意,进行合理沟通,包括召集周围居民举行听证会、讨论会、座谈会等,为公众解惑答疑,保证知情和参与的公众数量足够多,范围足够大,避免部分公众代表不能代表全体公众意见而引起后期纠纷等事情发生;设施建设使用后更应设立专门沟通途径供周围居民反馈意见使用,将居民反应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给公众,保证做到“反馈有反应,反应有反馈”。
污染型邻避冲突也分不同的类型,但是通过不同的类型也可以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方法,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改进现有的公共政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方式,制定出解决邻避冲突的政策,成为解决邻避冲突的一种标准。当再次出现邻避冲突时可以按照相应的政策执行,使出现问题时有法可遵,有章可循,这样能够更加有说服力。同时,制定规范化的纠纷处理机制,当出现邻避纠纷时可以遵循规范化的机制解决。在制定政策时,也应该保证政策的公正公开性、开放民主性、公众可接受性、科学专业性等。
大多邻避设施建设项目是全社会受益的公益项目,能造福全社会,为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改善,但其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身体健康和固定资产等产生的消极影响都只能由周围居民承受,这一点我们不可忽视,应做出合理安排,否则很可能会发生邻避冲突和不稳定的安全隐患。目前能做的就是对周围居民给予补偿,包括直接的经济补偿款、减免水电煤气费用、减免土地相关赋税、建立邻避设施的相关基金,用于建立一些保护措施以减少邻避设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安全等影响。对于受不同程度影响的居民也应该寻求满足不同需要的居民的赔偿标准,具体根据距离邻避设施的距离等因素进行参考,根据以往案例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探索分析,寻找出不同情况的不同赔偿解决方案,寻求周围居民的满意度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邻避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气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是在对人体无害的范围内的,但是公众无法相信或者不愿相信,这时就需要公共组织和建设企业的提高科普力度、加大科普范围、科普内容通俗简单化、科普形式多样化,让环境知识不再是“专家说”,让公众真正的了解建设的“邻避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环保知识,清楚的认识到到未来的风险可测。环境知识科普一般可以通过平时的电视新闻正面报道、网络视频传播、社区知识讲座、公交站牌科普海报、手机APP广告推送等方式进行科普。
在邻避设施建成开始使用后,不仅是附近居民进行监督,应该是全社会的监督,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合作,各方都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监管。可以对像是垃圾焚烧厂和污水处理厂等污染型邻避设施实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对垃圾焚烧的过程和污水处理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产生的焚烧残渣和污水处理物使用仪器测量,将监测到的指标实时公布于众,可以让周围居民通过现场监督或手机APP查看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保证处理过程透明化、合理化、科学化。
只有将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从根源上减少垃圾的产生,解决垃圾焚烧过程中和污水处理时产生的新的污染物,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减少污染型邻避冲突事件的发生。企业应该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工业废水全处理、加强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危废利用处置水平。公共组织也应该大力扶持环保产业技术开发,将垃圾分解、污水处理等处置的更加环保,减少污染源,同时也应该呼吁公众减少垃圾的产生,做好垃圾分类,提升全社会的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