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新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产业安全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模式将会受到挑战,产业安全问题凸显,如何维护我国产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是指国内产业在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健康稳定的产业发展环境将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维护我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的全新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必然要设定与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必须要确保经济健康、安全、快速的增长,这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迫切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重要转型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不能及时调整升级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产业发展路径很可能会被锁定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这既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也是对我国产业安全的重大挑战。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还比较高,产业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新时代,我国将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提升产业竞争力,要顺利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必须维护好产业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②这是新时代我国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路径。但是,在实现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征程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这些风险挑战直接威胁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我们还面临着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门槛不断提升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赖以依靠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制度红利逐渐开始耗散,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开始消失,我们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综合竞争力已经开始下降。
从外部看,一方面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始快速工业化,其制造业水平迅速提升。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充分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线,这些国家之所以还没有真正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国际资本开始青睐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问题会很快解决,这些新兴制造业国家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③制造业增加值占本国GDP比重普遍下降到10%左右。去工业化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地产、金融行业的繁荣,但是也导致了了“产业空心化”现象。产业空心化会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国家实体经济的基础被侵蚀和经济泡沫风险加剧。随着制造业衰退和产业空心化,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逐渐转向金融、地产等产业,经济泡沫不断聚集,最终在2007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这让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了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隐患。危机结束后,美国启动“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振本国制造业。发达国家推行的制造业回归战略,将直接造成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2018年3月美国挑起对我国的经贸摩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为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制造有利态势。总的看,我国当前产业安全面临诸多挑战,要化解国内外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主动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当前形势看,我国产业安全受到了来自内外部的双重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总体经济安全,成为实现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2018年美国对我挑起经贸摩擦,对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实施禁运,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的感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可见,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在于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于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④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哪个国家能够创造、储备以及高效地应用基础科学知识,哪个国家就能保持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基础科学是现代化国家增强综合实力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科学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不断得以完善的主要前提,它具有基础性、体系性、累积性和衍生性等种种特点。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依靠基础科学知识研究催生的重大科学发现。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在多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我国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整体已经得到提升,与过往相比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这些成果却还无法满足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求。基础研究的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往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才能实现,当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与创新激励机制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要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还需要政府发挥好好自身作用。政府要扮演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对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创新改革技术设备;将科技、教育、人才、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互相结合,做到协同发展;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维护产业安全,就必须重视培养人才的政策,尤其需要培养大批行业急需的创新人才。应该基于国家需求建设出一套完整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引才引智,完善人才成长发展路劲,鼓励高校人才、科研院所人才和企业人才之间进行交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最优配置,形成一只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超强的人才队伍,不断创新各种技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应该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做到既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能维护我国产业安全。要了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当前现状和需求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合理调配中高等教育资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要实现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知识产权也被称为“知识所属权”,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科研机构,创造出的科研成果都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它在内部驱动着创新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帮助作者能够迅速回收投入的成本;能够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激励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够保障原创产品顺利投入市场创造收益,对整个创新环境和氛围带来良性的刺激作用。例如,为了防止其他企业仿造原创企业的创新成果,应该对侵权者予以严厉惩罚,增加仿冒者的违法成本,维护创新者合法权益。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鼓励企业创新、技术革新,调动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创新企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我国经济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哪个国家能在产业创新走在前列,就能占据竞争主动。进入新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产业发展需要从过去的“山寨”模式转向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既是中国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产品走出国门的坚强后盾。如今,全世界掀起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未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出现。我们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社会尊重创新成果,让人才感受创新魅力,最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的产业安全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方多次在关键技术领域对我展开遏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消极影响。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既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也是产业安全面临的重大风险,要破解产业安全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⑤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产业安全,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29页.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
③所谓去工业化过程,是指一国制造业总体上出现衰退迹象,具体表现为本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本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持续下降.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31页.
⑤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