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中国孔子研究院
儒学诞生后历经发展,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儒学的繁荣发展,需要有长效机制的保障,使其得以传承与创新。由于儒学在现行学科体系中没有“户口”,高等学校不设儒学专业,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项目也不见儒学名目,这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儒学的发展,儒学学科建设急需提上议事日程。
儒学一词出自《史记·五宗世家》:“河间献王德……好儒学,被服造访,必于儒者。”另有《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其定仪。”这里的“儒术”,可通儒学之意,指“儒家的学说”。而儒家一词出自《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儒家是学术团体或派别的用语,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为“九流”之首。儒学则是由孔子始创的一类知识科目的称呼和用语,也是孔子对其弟子及其后人进行培育而带有强力性质的规范和塑造,即儒学学科规训。儒家作为一个学术派别,因“学”而生。儒学作为一类学科,契合时代,应“时”而生,具有集大成、完整、系统的学科特点,儒学从诞生起就具备学科的属性。自孔子创立儒学后,长期以来儒学一直是历代教育的重要学科。南朝期间就开设儒学馆,隋唐及其随后朝代的科举考试中,考试的科目称属于学科范畴,均以儒家经学为主。
儒学是一个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有独特价值取向、理想目标、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的思想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评价儒学:“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孔子修订、阐释“六经”而形成的元典文献和后世儒家等文献数以万计,遍布经、史、子、集。历史上元、明、清时儒学发展到巅峰,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和嵩阳书院等传授儒学的学校应时而生。
然而,晚清政府于1905 年废除了科举制度,民国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临时政府公报》,要求“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这意味着儒学被剔除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在中国社会被逐渐边缘化,延续了两千余年被历朝推崇、民众普遍接受的正统的儒学经世致用传统被迫中断,一个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完整的儒学学科体系被搁置。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使儒家文化发展迎来了春天。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曲阜讲话时,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讲话指出,儒家文化体现着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工作者对儒学的研究。孟凯等针对1991~2015年间的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中国哲学二级学科下的研究课题进行检索,检索到以“儒学”“儒家”、儒家典籍( 如四书五经)、儒家学者( 如孔子、朱子、王夫之) 等为关键词的学科类型16个,项目664个,相关论文2179篇。李宗桂等对2004年到2018年5月期间的文史哲等学科招收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题目继续研究,发现研究题目中直接出现“儒学”者,就有9445篇;题目中直接出现“儒家思想”者,有6698 篇; 题目中直接出现“儒家文化”者,有4135 篇; 题目中直接出现“儒学研究”者,有647篇。据王钧林先生的研究结果可见,到2018年为止,全国已经有100家以上的专门研究或传播儒学的国家或省级机构与社团。到目前为止,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525所孔子学院、1113所孔子课堂。2014年起创建的孔子学堂,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社区、街道、企业、学校、医院、戒毒所、监狱。博鳌儒商论坛创办于2016年,出席的中外企业家数以千计。
王钧林先生研究指出,儒学产生于本土,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契合中国的民族精神,已经具有了超越时代界限、跨越社会制度的永恒价值,儒学具有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时代价值。儒学的常道品格,一言以蔽之,曰孔孟之道。一曰仁爱,二曰礼义,三曰民本。2018年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学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主干,营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构建中国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人前进的步伐,中国未来离不开儒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Hannes Alfven)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需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学已经溶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持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全人类以重要启示,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儒学“和而不同”,正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参与人类多元文化的沟通、融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儒家文化包容精神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保持生态平衡等离不开儒家思想、儒家智慧,这就是儒学的生命力,未来世界离不开儒学。
与儒家文化方兴未艾,儒学研究日趋兴旺的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直至今天在我国各类图书编目和学科分类中,仍然看不到“儒学”的名称和类目,更没有系统的“儒学原理”“儒家经典”“儒学历史”“儒学思想”“儒学文献”“儒学文化”等儒学教材,儒学学科还没有回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从晚清算起,一百多年以来,儒学学科一直处于零建设状态。
不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坚持文化自信,都离不开儒家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民间逐渐涌现出许多传播和弘扬儒学的机构、书院、讲堂、学院,但缺少系统完备的教材体系,没有学科规划和良好的师资队伍,这必然影响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儒学学科”建设,加强“儒学教材”编撰迫在眉睫。大力弘扬儒家文化,是党中央的号召,人民的需求,而儒家文化的弘扬离不开强化儒学学科的建设,新时代呼唤儒学学科建设回归国民教育体系,恢复儒学学科的学术地位,编撰出系统的儒学教材。只有这样,儒学发展才有未来,真正构建起儒学在“考据”“经学” “德行”“义理”“政事”“辞章”等领域的话语体系,以儒学的繁荣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