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珊 (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650093)
1962年由蕾切尔•卡森创作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经典的生态学著作,卡森为了唤醒当时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在《寂静的春天》中列出了大量的事实来证明化学药剂对自然造成破坏,揭示了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破坏的同时自身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卡森在书中也展现出了超前生态思想,从而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然界是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一个部分遭受到破坏,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个自然界受到影响。在《寂静的春天》中写道:“喷洒在耕地,森林以及花园中的化学药物也会长时间的停留在土壤中,进入生物体内,依次传输到其他动物体内,造成污染并形成死亡之链。他们或许会随着地下水源悄悄流淌,而后因为阳光与空气的神奇作用组合成新的形式出现,杀死植物,病倒牲畜,让净水不在纯净,对喝水的人施加不明的危害。”1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大量的化学药剂洒向自然界后,通过自然界食物链的恶性循环,人类也会遭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自然界的平衡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的,“这种平衡是一种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并将各种生命联系。2人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然界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只有人和自然界各个部分生命和谐共存,共同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自然界才能为人类提供永续生存栖息地。
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写到:“适应这些化学物质需要的时间要以自然的时间为度量;需要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的时间。”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化学药剂所造成的自然破坏包括对人自身的伤害并不只是这一代人,还会对我们后代人的生存状况造成威胁。所产生的危害的持久性完全超出了人类生命的限度。
人类为了获得眼下几分利益,大量的使用化学试剂破坏生态,并把这样的方式归结为一种合理的做法。人类这样自私的对大自然肆意的破坏,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原谅我们的。
为了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重新构建出人与自然界各个生物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站在生物链的顶端随意的控制自然。
“所谓的环境危机,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了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超出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超常规的资源利用超出了资源的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4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这个世界被充满着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人工世界去取代,制造和贩卖化学物品已经变成了一种公认的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人类通过这种途径可以轻松达到各种目的。鸟儿不在歌唱,整个世界都是静悄悄的。如果我们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自然环境中的湿地,河流,动植物都会在逐步的发展中走向灭亡。
人站在生物链的顶端,认为自己可以掌控着世界,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的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人类为了收获没有虫蛀的水果和蔬菜,大面积的使用化学药剂杀死昆虫,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人类保留住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生物,而对于威胁到自身利益的动植物,毫不留情的铲除掉。“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态度。才导致了现代人不负责任的科学妄想和现代技术的愚昧。5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将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也牺牲很大的环境代价。只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保护自然的,这样的发展方式是错误的。
我们应当从发展的本身出发,并不是为了保护环境就不发展。而是“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的发展。”6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可以有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
人类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是不可取的。世界上每一个生物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和必然性。假想一下,人类如果只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剥夺了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存权,这个世界只剩下人类这一个物种存在的时候,那这个世界将离毁灭不远了。人类应当去尊重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物的存在,根据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好好反思自己的作法和想法,爱护和尊重其他生命体的价值所在”。7自然生物在没有伤害到人类的时候,人类一定不要在征服欲和利益的趋势下过分的干预自然界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共识性的,又是历史性的,人的需要不仅包括当代人的需要,而且包括未来人的需要。8《寂静的春天》虽然已经问世了50多年,但其中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直至今日依旧发挥着它的光芒,这对我们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注释:
1.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2,
2.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43.
3.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4.
4.包庆德.内蒙古地区灾荒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4):54-58.
5.朱光明.从《寂静的春天》看蕾切尔•卡森的生态思想[J].外国文学,2006,(03):68.
6.林红海.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内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07-110.
7.刘佳.《寂静的春天》中自然内在价值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0(9):6-7.
8.刘建萍.构建有序发展的美丽中国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