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瑶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00)
匿名社交软件是指不强制用户进行实名认证的使用虚拟账号以自拟昵称为代号进行与他人进行社交的软件。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得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传播信息,并且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1匿名社交软件通常让用户注册一个匿名身份进行社交,用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观点,进行社交活动,同时也由于匿名的因素,以社交中的神秘感刺激着大学生持续对其进行社交投入。
社交是大学生使用匿名社交软件的一大重要因素。在进入大学以后,与以往的学习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大学生适应。流动的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与同桌,除却上课有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让大学生感到自由的同时也感受到没有统一标准引导规范下的茫然。社交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缺乏大量固定的班级相处时间,不少学生将目光转向网络社交。匿名社交软件就是提供了这用的社交渠道。
匿名社交软件提供的匿名身份让用户更容易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学生使用匿名社交软件也有着收集真实信息,了解人们的真实感受,在收集的信息中剥茧抽丝,发掘出当下的趋势与潮流。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与迷茫,在缺乏倾诉对象或者不愿和别人倾诉烦恼之后,将目光转向了匿名社交的领域。没有固定的ID,也没有身份认证,这里由匿名身份提供的神秘感像是一把保护伞,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安全感。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原生的无法改变的缺陷或者不足,如身高外貌,原生家庭,匿名社交软件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义自身身份的机会。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展现自己的个人信息与自身条件,达到重新塑造形象的作用。这样的新形象可以给大学生带来自信心,消除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感,在匿名社交软件中也会被别人展现的身份与形象吸引,愿意投入其中。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难以真实表现自我的想法与情感,但是在匿名社交软件中可以发布自己的感受,在其他的匿名用户的互动中获得被认同感,或者在浏览其他的匿名用户的动态中找到共鸣,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并非个例,而是有着群体。这样的群体认同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群体的大学生面前还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在匿名社交软件中,大学生自由地宣泄个人情感,在其他匿名用户的点赞与评论等互动中获得群体认同,这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社交缺少,孤独感倍增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匿名软件soul为例,使用者在注册后会有随机连麦的机会,在随机连麦刚开始的三分钟,双方都是隐藏身份,认为聊天可以继续,就公开自己的身份,公开的身份也是自己拟定的匿名ID,如果对对方不满意可以随时挂掉电话,这样的机制让用户可以无需担心自己的真实信息会暴露。
大学生使用匿名社交软件,无论是找人倾诉,还是展现不一样的自己,都是以交友为主要目的。大学的自由与灵活让部分学生的社交圈减小,以往高中初中的那种学习环境使交际大多是被动产生的但又较为牢固,大学环境截然不同,需要主动社交获得朋友,有些学生难以适应,于是将目光转向社交软件。匿名的属性让大学生可以放心展现自己与以往不同的形象,让社交变得更为轻松。互联网让社交软件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交友平台,让平日里难以遇见的人产生交集。
大学生使用匿名社交软件的过程中还有着围观多,发布少的特点。他们往往更愿意给别人点赞评论,而往往不会乐衷于发布自己的状态。他们之所以选择网络社交,一部分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交活动,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与别人分享的,还有人是奔着匿名的因素去的,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的生活。而他们展现出来的,要么是情绪宣泄,要么是深思熟虑之下的自我塑造。而围观则体现了对他人生活的窥私欲,对别人展现的生活与心情有向往或共鸣,通过互动表达自我的肯定或者感想。
在使用匿名社交软件的过程中,有大学生表示很多人将软件看成树洞或者情绪垃圾桶,于是随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在逛完了整个动态广场之后,满眼的失恋,欠债,吵架,醉酒等字眼,用户的心情也会随之低落。
还有人抓住了匿名这个因素,编造谎言,捏造身份,让社交阻力增大,甚至引发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大学生也会对软件用户的信任程度降低,引发信任危机,在试探或者回避的过程中降低了真诚程度,引发下一轮的不信任。
大学生由于现实社交问题而转向网络社交,在社交的过程中发现网络平台的便利之后,就会加大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大,想要离开时就会考虑沉没成本,会更加忽略现实的社交经营。回到现实生活之后,会加剧孤独感与空虚感。
匿名社交软件上的发布信息常常呈现碎片化的特点,零碎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心情,回应信息的时间也不固定。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工具的普及,人们的网络社交愈发利用起自己的零碎时间,随时随地,无时不刻地在进行信息交流,吃饭时,乘坐地铁时,轻轻移动手指就可以与他人聊天,发布自我动态,形成碎片化的自我表达。
软件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软件往往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扩大用户群体,但是在用户的增多,也会造成用户质量的下降,随着用户体验的下降,又会造成用户流失。
匿名用户软件也一样,又有着匿名因素的加持,会有人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给他人造成困扰。软件应该注重用户质量,精准定位自身性能,在社交上更注重哪种层面,是男女情感,还是兴趣交友,用户群体的特征越明显,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相似的人,形成了长尾效应。
合作是当下发展的主流方向,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分好市场的这块大蛋糕。2软件对于自身的用户定位需要经历多方位的合作宣传,以自己的特色与魅力吸引目标受众。丰富且优质内容的输出是走红不变的真理,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制造受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营销宣传,并满足受众参与和互动的需求。3
匿名社交软件由于匿名因素,会吸引别人使用,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匿名身份会让一些人对自己的言论不负责任,编造谎言欺骗他人,传播谣言,引起恐慌,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给正常使用的用户群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平台可以被看作交互规则的传播活动中枢,这些规则指的是有关单个用户内容如何聚合或输出呈现的规则。4在匿名社交的过程中,软件要注重每一个使用环节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开通举报渠道。在接受举报后还要有反馈机制,让举报者和被举报者及时了解到处理结果。平时还要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创新互动环节,调动用户的互动热情,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并不断改进。
任何公权必须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否则,就会丧失民心,就会无论怎么做,无论做什么都不行,因此,人心向背才是最根本的问题。5软件要关注社会价值,塑造正面形象,在公众心中具有公信力,配合国家政策做好用户引导,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和谐的氛围。
大学生使用匿名社交软件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的另一种表达,匿名社交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社交软件的不足会困扰着大学生的社交活动,甚至影响现实生活,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
注释:
1.熊瑛,黄同予,刘倩,王倩,陈泽郡.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艺术评鉴,2019年9月.
2.阮立.美国华语电视经营发展研究.戏剧之家,2018年32期.
3.万丽唯.现象级网综《创造101》走红的传播机制分析.戏剧之家,2018年27期.
4..阮立,朱利安·华勒斯,沈国芳.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当代传播,2018年2期.
5.阮立.“塔西佗陷阱”中舆论公信力来源与危机.今传媒,2018年26卷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