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感的培养

2019-07-12 09:56:25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3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协调性表演者肢体

由 曦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230000)

对于舞蹈表演来说,需要技巧,需要基本功,也需要舞感。而真正决定舞蹈表演者发展的高度与发展的空间的,不是技巧,不是基本功,而是舞感。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意图,表现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诠释,表现作品的情感,传递舞蹈表演者的内心世界,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共鸣。其实,对于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说,内在的精神内涵要重于外在的肢体动作。而内在的精神内涵,很大一部分承载主体,就是舞感。舞感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既是天赋,也是后天不断培养而形成的。

一、培养舞感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者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舞感,能够彰显自身的舞蹈表现力,也能够更好地传达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舞感能够彰显舞蹈表演者的舞蹈表现力

舞蹈表演并非只是肢体的动作,其更需要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营造一定的情境,同时要对于舞蹈所要表现的情感有一定的呈现。具有舞感的舞蹈表演者,能够通过自身的舞感来更充分地表现舞蹈作品和作品的情感,呈现出更加优质的舞蹈效果,使舞蹈作品更具水准。

2.舞感能够更好地传达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

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观众可以直观地欣赏舞蹈作品,而通过舞感,观众能够获得更大的精神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假如舞蹈表演者不具备这种基本的素养能力,在舞蹈表现过程中必然是暗淡的,舞蹈作品的呈现也就丧失了吸引力。

二、舞蹈训练过程中如何培养舞感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舞蹈表演者要想很好地培养自身的舞感,需要注重对肢体动作的反复训练,提高自身的协调性与敏锐性、根据音乐寻求灵感、注重感情的融入、关注自我感觉。

1.注重对肢体动作的反复训练

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者最直观的表现舞蹈作品的途径,也是衡量舞蹈表演者的舞蹈技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标准。即便是有舞感,如果没有协调、准确、完善的肢体动作,依然是失败的表演。为此,舞蹈表演者要培养舞感,就需要注重对肢体动作进行反复的训练,要不断通过常规动作的训练来塑造自己良好的表现力。比如,舞蹈中一个简单的“擦地”的动作,并不像是生活中的动作那么随意,而是需要肢体动作的协调和准确,需要舞蹈表演者不断加强对脚底、脚尖和地面的摩擦,要通过摩擦来产生反馈信息,加深肢体动作协调性。舞蹈表演者反复训练,反复揣摩,能够加强身体的感知器官和外界的反馈信息,从而是肢体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使外界能够更好地接收信息。此外,在不断的训练和揣摩中,舞蹈表演者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舞蹈感知力,能够更好地了解舞蹈,触摸舞蹈的灵魂,才能真正通过自己的肢体表现来赋予舞蹈新的生命活力。舞感的感悟就是通过反复系统训练中慢慢去领悟作品的的过程,而舞感的表达则是舞蹈表演者在领悟后用自己独特肢体语言方式的展示,所以外在肢体动作的反复锻炼与准化培养成为每个舞蹈表演者的必修课。

2.提高自身的协调性与敏锐性

舞蹈感觉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舞蹈过程中的感觉,是建立在肢体动作的动感基础上的感觉。因此,舞蹈表演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敏锐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感的发挥。舞蹈表演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这个舞蹈表演者舞蹈水平好坏的根本前提,每个人都有先天反应的差异,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应变能力强,协调性好,有人就较弱。因此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提高舞蹈表演者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舞蹈的动感与普通的动感不同,它是一种舞蹈深层次的感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舞蹈感觉的基础。因此,舞蹈表演者应该不断地进行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舞蹈表演者能够进一步扩大其舞蹈的形体技术范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肌肉组织与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地强化这种舞蹈动感的敏锐度和协调性。

3.根据音乐寻求灵感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舞蹈的全部动律都来自于音乐的特定节奏,舞蹈的呼吸又巧妙的融合在舞蹈的旋律中,使人觉得音乐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从舞蹈表演者飘动着的舞姿中流淌出来的。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舞蹈表演过程中,都会有音乐作为背景,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表演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根据音乐的起伏,来恰当地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觉,音乐能够很好地点缀和烘托舞蹈作品。因此,舞蹈表演者应该多聆听音乐,从内心感受音乐,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契合,从内而外地促进舞感的表达。

4.注重感情的融入

艺术与理工学科不同,理工学科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的思维,而艺术则最为注重情感的抒发。无论是哪一个艺术种类,都是需要有感情,才能有感染力,有感情,才能够有灵魂。尤其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其本身与话剧、戏曲等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因为其没有语言作为辅助的传情方式,单纯的是一种形体与面部表情的表现。情的出发点是内心感受,内心有感才洋溢出情。有些人性格内向,不敢于表现,就要突破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舞蹈技巧再高超,肢体动作再协调,没有感情的融入,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舞蹈作品。尤其是一些缺乏经验的舞蹈表演者,在台上表演时,头脑中总是想着“我是在表演”“我不能出错”,而无法顾及到作品所要体现的感情,那么舞蹈就会僵硬,就会做作。为此,舞蹈表演者必须要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中,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整个内心都融入到舞蹈之中,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到舞蹈之中,就会觉得人舞一体,使情感和美感成为自然的流露。

5.关注自我感觉

所谓自我感觉,指的是舞蹈表演者内心的活动,情绪的起伏,以及舞蹈表演者的大脑认知。要培养自我感觉,就要多关注内心,关注生活,关注作品。比如,舞蹈家杨丽萍,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悟力,独到的艺术思维,真实的生活体验。一次,无意间,杨丽萍被孔雀的美吸引,她到专门养殖孔雀的自然保护区里观察孔雀,认真倾听它的声音,真正把舞蹈的灵魂与孔雀的习性,动作和叫声相结合在一起。这完美地表现在她的作品《雀之灵》中。又如,舞蹈家于晓雪为了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曾多次赴山西感受黄土文化,体验一代代老艺人的悲苦辛酸。正是因为舞蹈家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断实践、更新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才能欣赏到这个具有极高艺术境界且震撼人心的优秀民族民间舞作品。由此可见,演员自我感觉的培养不仅需要向内观察自我,也需要舞蹈表演者在平时养成多观察事物、注意事物的特征、用心去感受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对角色的理解及推敲的好习惯。

三、结语

以上,笔者从培养舞感的重要性入手,对舞蹈训练过程中如何培养舞感展开了研究。舞感是一种舞蹈表演者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其发于心理,表于形体,具有心理和形体高度统一的特征,需要舞蹈表演者在舞蹈的训练中长期地积累,不断地丰富,并且扎根生活,才能够生活中汲取养分,还需要舞蹈表演者对舞蹈作品加深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舞蹈表演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也希望每一名舞蹈表演者都能够在舞台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猜你喜欢
协调性表演者肢体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8:54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妙猜两数
杂技与魔术(2017年2期)2017-02-14 20:17:00
一种基于非协调性跳频通信的高效密钥协商方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司法裁决的协调性论证
法律方法(2013年1期)2013-10-27 02:26:29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小品文选刊(2012年6期)2012-05-08 04:43:11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