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美术馆215500)
长江三角洲由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历来成为文人墨客的发祥地,常熟也同样不例外。解放以后,万象更新。一大批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常熟这片肥沃的热土里成长起来,唐滔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常熟美术馆收藏其作品八十多件。
唐滔(1943——2001),原名唐洮,后改为滔,曾供职于常熟书画院。早年画风受到父亲影响,他父亲唐瘦青是常熟本邑有一定影响的画师。书画院领导为了提高画师的水平,派遣唐滔到上海向唐云学习。中年时期唐滔参观了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被他的那种自成一格、超凡脱俗东西结合的画风所吸引,唐滔绘画理念为之一大变。
唐滔往往沉浸于山水的乐趣之中,便表明了生命的自由与自然的统一,于是独有的孤立、悯人的生命便于山山水水草木烟霞之中找到了属于他的依归。在时光流动中寻找永恒,完全舍去了形,他便深感跌人深渊的恐慌:停留于外在,又被外在的形的束缚而感觉不安,于是唐滔便迷恋于富有时间的流动节律的线的运动,也就是笔的颤动和墨的韵动。一旦在山水自然的精炼的抒写中找到了稳定感的意象,生命便像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幸福地栖息下来,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快乐。他归依于山川、树木、流水,化为石、化为树、化为浮云,山川流水是唐滔的生命的永恒的写照、是他的物化和解脱。精神中的渴望和困惑下意识的让他栖居于人们自己所建筑起的山水时空之中,最后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彻底的解脱。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国画为了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地融合发展,一方面吸收外来绘画理念,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法,扩展自身的视觉习惯。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思维整合传统,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层次和深度,重新品读传统。这种探索是一种游戏,视觉审美是酒,笔墨传统是瓶,不管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旧酒探索,本质上是一样的。
他的作品包含着更为纯粹,更具存在意义的人文精神和对恒常认知的超越,包含着更加内在的生命直觉和存在直觉,包含着心性与天道合一的神秘和博大,包含着更为广阔的语言表现空间和解读空间。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他那国画艺术大美范畴的真正确立。
唐滔的画多了一份崇高、一些悲悯、一点真诚,具有难能可贵的文化自信。由于他鲜明的审美视觉,使他在几十年的苦心孤诣的国画创作中终于完成了从画感知到画感觉到最后画思维情感,一个有难度的跳跃,从而跨进艺术的高级阶段。仔细品读唐滔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笔下的山水不再是生活中的山水,那是人生感悟、心灵寄托的山水。
唐滔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造型物象之外,特别强化了笔墨的视觉独立。在他的笔下,那一笔一墨的构成已不是外在物象,而是他的内在心灵,也是他转瞬即逝的复杂意象。在唐滔潜在的意识中,笔墨不能没有载体,反过来单纯为了载体丢失笔墨的独立性同样行不通。从他的画中仿佛可以看出所表达的内心独特的文人精神与东方文化有某种默契,这种默契通过他构建的笔墨形式架建起沟通的桥梁。
由于他将具有生命意义的精神性作为自己表现绘画理念的基石,所以,他的作品弥漫着一种天地浩然之气。由探索外在的形式,转向抒发内心的意象。比如常熟美术馆收藏的《山雨》,画面中不断弱化具体场景和真实细节,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境界和强烈的主观意象,试图探寻笔墨色彩的韵律和自然之中的生命韵动。在画面里探究世界的原本几规律,赋予画面视觉因素豪放不羁、含蓄内敛的性格。
《文艺下乡》这幅画中,笔墨厚重,用笔所到之处,气息灵动。画面的空间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让观赏者在画边展开想象,与画重新构建一个超脱的意境。情与景,笔与墨的有机结合,尽情地挥洒。笔、墨、留白三者在画面中构成了一首无声的诗,别具一番生机勃勃的情趣。由于对大自然童心般的喜爱,整个心灵幻化在一片山水的海洋之中,凝集成一曲抒情的乐章。个人才华与时代的审美要求的融合。
色彩是有生命的,因为色彩的世界就是没有任何活力的漆黑的一片。唐滔有鲜明的色彩艺术个性,他的特殊的色彩感觉产生于丰富的色彩情感,实现感情深远的绘画。色彩感觉与感情色彩的共同作用,使他的画面色彩倾心悦目,增加了额外的精神含量。他强烈的色彩情感反映,来源于画家对生活色彩巨大共鸣。色彩很奇特,本身是没有灵魂,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我们一出生就活在一个色彩的海洋中,长期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这种视觉的刺激会与大脑皮层发生一定的呼应,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发生某种情绪和情感。山水给予唐滔的情感色彩的激发,他可以进行意识的取舍,可以通过色彩微弱的彩度、明度、纯度,升华成自然,使画面独具梦幻的色彩美感。
常熟美术馆收藏的《芦苇荡》,唐滔在客观芦苇的现实色彩信息和画家内在色彩感受的双重影响下,把在自然面前所激发出来的审美情感和情绪通过各种不同色彩的性格意蕴来描绘。此画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凭直觉选用恰当的色彩进行艺术表现,作画过程中充满个人的情感,诉说着对生命的感悟。收藏的《月光》、《紫山》,两幅画面都是以蓝色为基调,通过蓝色的明度、灰度的对比,构建一曲无声的旋律。他的色彩布局有打动人心的情趣,不同种类、不同色调,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不断给观者以驰骋的想象,抒发埋藏已久的情怀。架起了一座作者和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无不使人对他那种奇思妙想的色彩构成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