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南京曾是许多帝王建都之所,城内树木葱茏,山环水绕,大大小小的园林,装饰着这座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城。南京在建城初始便考虑到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城市发展中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再现自然的思路和做法,形成了住宅与园林,城市与园林组合的多种形式。从三国孙吴到中华民国,南京园林的发展凝结着历史与文化,与南京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追求穷奢极欲转至对文人意趣内涵的情境表达。
南京的园林,始于三国孙吴。自东汉末年以后,南京的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的都城。公元221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迁都建业,成为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城市的建立势必会使人与自然相对隔离,且此时期社会动荡、战火不断,文人、士大夫为寻求精神生活上的解脱,他们纵情山水,依山而居,亲近自然的想法便会促使园林的产生,人们开始营建皇家苑囿,孕育了闻名中外的江南山水园林。
自孙吴以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立都城,使得南京呈现出空前的繁华。六朝时期建康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城内建造有著名的皇家园林——华林园。玄武湖水在吴国时期便被引入华林园,此后,历代帝王在园内修建了天渊池、景阳山和景阳楼,此时的园林已初具规模,景观宛若天成,建筑精巧奢华。
这一时期社会上产生了文人隐士阶层,他们追求精神解脱,盘游山居,对自然山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描写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诗词歌赋由此孕育而生,东晋以后,人们绘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人物,山水画的出现同样对园林的建设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动荡和绵延的战火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上层社会中十分频繁,促使了当地园林的极大发展,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使得南京的园林发展在六朝时期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建康金迷纸醉,佛寺富丽堂皇,唐朝杜牧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造园艺术在这一时期渐渐普及,不仅仅局限于皇家园林,而造园的目的也渐渐转变成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层面的新境界。
唐宋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南京经济再度振兴,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发展,此时造园艺术达到了较高水平,文人参与造园的局面普遍形成。南京私家园林因其园主的品格、追求及经历的不同,融入了其独一无二的元素,又结合园址地形、自然条件等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象。其中乌衣园位于秦淮河岸的乌衣巷东面,又名青溪园,为谢安旧居,南宋时期成为人们游乐的场所,园中种植有桂、梅,竹木花石甚胜。继追求穷奢极欲的六朝之后,园林也随城市文化背景的变化转变成对文人品性内涵的情境表达,创造出“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的无限山水真趣。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明清时期,民间财富不断积累,南京私家园林数量大量增加,营造技艺精湛,并逐渐影响到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形成了“南中人好园林,虽短篱茅屋,室不数弓,而才有隙地,便种花竹”的局面,这一时期是南京园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南京著名的煦园、瞻园、愚园便是明清时期修建。煦园为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成祖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府花园,后作为清两江总督署花园,东侧为江宁织造署。全园以太平湖为中心,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花木修竹参差,亭台轩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给人以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瞻园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也是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被赐予中山王徐达作为府邸花园,后来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在西花园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个园林,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即“瞻园”。愚园,亦称魏国公西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几经转手,清代为胡煦斋所有,有“金陵狮子园”之称。愚园内有六朝松石,顾文庄《杏村诸园诗》云:“其水木森秀,山谷窈窕,惜堂宇钜丽差损山泽间,仪中有古栝及石皆宋时物也”。
明清时期是南京园林的鼎盛时期,私家园林的营造技艺尤为精湛。文人、士大夫为追求精神享乐,在城市中建造了众多以山水画为蓝本的自然山水园,同时,明清时期的造园理论有了极大的发展,为园林的建造提供了理论支持。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之初,为发展经济,不建皇家园林,也不准建造私家园林,为数不多的几座宅院为功臣所有。明朝中期以后,南京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昌盛,私家园林便随之兴盛起来,至清中叶,园林数量更为增加。
通过几个时期的南京城市及其园林的发展程度为例,可以看出园林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城市的出现使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生活上的自由,渴望亲近自然、纵情山水,便开始了造园活动,因此园林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同时,城市发展促进了园林逐渐成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南京山川雄伟,景色优美,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其间,有“龙盘虎踞”之誉,是秀丽的江南名城。而南京古典园林的布局与结构,基本皆采用自然式,且私家园林居多,融入了文人的品性内涵,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以小巧、精致、淡雅著称,正与其城市风格相统一,能够自然地融入南京城中。
自古以来,南京城便被大大小小的园林点缀着,城市中既有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要的物质实体和建筑空间,也有供人们休闲游乐的园林空间,两种空间相互交融、互为依托,才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城市。
南京园林的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宋代学者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曾提到园林与政治兴衰的关系,他认为城市园林的状况直接反映着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盛衰。南京城与其园林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的美观,园林便随之发展;反之,园林造诣高的城市也必然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