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330034)
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类专业中的一大体块,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些高校的特色学科、支撑学科。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较以前有了更高的要求。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生方能毕业,可见国家对未来人才的美育培养愈加重视并落到实处。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大学都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专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希望成为美的创造者,美的设计者。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部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中一直沿用甚广。这样的模式的确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控学生教学秩序、有利于学校监督教师教学方式,但是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现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大都采取一年基础课加三年专业课的培养模式,其中后三年中有半年是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实际学习专业性课程的时间只有五个学期。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这五个学期中学生不仅要从浅到深的学习室内、建筑和景观的相关主要专业课程,还要学习材料、植物、软装、建筑等课程,除此之外还要熟悉掌握相关的设计软件才能完整的表达设计方案。在短短的两年半中要完成这么多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想要深入学习就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一门专业课往往只有几周的时间,设计方案还来不及细化就要求出成果了,更别说思考内在的涵义,对于学生来说完成设计方案难免机械化、程式化。而每门课程完成后难以在下一次设计方案中联系前面所学专业知识去思考,这也是高校设计专业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学生常常觉得所学每门专业课联系性不强,各自独立,难以融会贯通。
艺术设计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美学知识、设计原则的理论支撑,还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样的模式下教出的学生进入社会时会无法适应,不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在德国,对学生的专业化培养从中学阶段就开始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是进入文理类学校还是进入专业性强的专业性学校继续学习。德国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实践更是贯穿专业课程学习的始终。德国人的严谨是世界闻名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绚烂的口才,没有花哨的展板,没有炫技的形式,一个设计作品的诞生从一步步的草图细化再到模型制作,最后成为完整的设计方案,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反复琢磨改进的,学生从脑海中的设计灵感到一个设计成果的诞生,每一步都是亲力亲为动手操作,在正确理论支持的前提下,动手去实现自己的设计想法,在错误中总结经验,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践行的理论知识,还让学生对一个设计作品的诞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这样的设计作品是和设计师紧紧相连的,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无用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学生在掌握学习了这些知识后,才能对设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准则,在此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才能设计出合格的符合标准的作品。但如果只停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想方案的设计,没有接触参与过实际项目的设计、施工,那么当参与实际项目时会有诸多不习惯,不能适应解决实际项目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一个项目的完成从概念到落地需要设计师付出很多精力去完成。从跟业主沟通,实地测量,出设计方案,再到选材,监督施工进度质量,这不仅是对设计师专业能力的考验,还是对设计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参与实际项目不仅能让学生对环境、空间、材料、施工工艺等有直观的体验和概念,还能培养对设计师来说,甚至是对每一个社会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业主的沟通、和施工人员的沟通、现场的协调能力等等,都是一个停留在学校课堂里的学生不可能得到的锻炼。当和委托方、施工人员实际接触后,学生才更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参与操的作项目才能体会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体会到课堂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当代社会,对于学校培养出的设计专业学生有了更多实际细致的要求,这要求学校专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培养出能适应实际市场的专业设计师。
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实践性的高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课堂接受理论教育后,即往相关企业从事相应实践设计工作,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了高校课堂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场地的问题,还为合作企业提供了提前培养未来专业设计人才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提前运用所学所想的难得机会。此外,“workshop”即工作室模式也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workshop”模式即一位老师带领几位学生,采用小班教学辅导的模式,带领学生参与比赛,投入实践项目设计施工等。工作室中的项目与企业合作,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设计、选材、施工、现场监督等,按项目进行时间严格安排进度,学生参与感很强,对学生的专业深度广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提升,参与工作室项目的学生也能更早的体会到对于专业认真的态度和责任心的重要性。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对学生的创新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疲于应对课程作业,面对繁重的课程,对设计方案只求完成而难以兼顾创新,实际项目的参与中,学生对于创新性和内涵的深入研究更加用心,对学习的主动性也和只为完成课程作业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工作室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可以促进学生从由老师引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己主动学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先后走在了艺术教育的前沿,采取了工作室模式,让学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设计项目参与设计竞赛,创造出更有创新意义和丰富内涵的设计作品。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去引导学生,抛开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和学生形成探讨的互动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助的专业教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主动探索发掘,形成自己的专业认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考。摈弃陈旧的知识,和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理念接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培养适应未来市场的创新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难以适应实际的市场需求,提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就是这样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拓宽学生设计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