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法治教育的开展及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019-07-12 08:40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文法系22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法治意识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文法系 225000)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含义

所谓的大学生法治意识指的是大学生对于法律与法治理解、信赖的思想及观点。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法律至上意识。法律至上意识是法治意识的第一要素。法治,就是法来统治,全社会只有法律最高,任何人、机构都不能凌驾于法之上,都要承认法律的至高地位;(2)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有对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享有不被侵犯的自然权利。法治的实质便是约束权力,捍卫平等和权利。因此,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反映了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3)责任意识。责任是与权利相对应的,也是法治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责任包括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任,信守承诺遵守规则的责任,自觉承担后果履行义务的责任等等,同时责任教育同样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4)契约意识。契约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方或多方就某一事项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契约意识就是在签订协议后信守承诺、履行协议、实现权利的意识。契约意识是法治意识的衍生物,其包含着平等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指标,不管是在启蒙教育时期还是在大学时期。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中语、数、外等基础学科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受应试教育以成绩为中心的观念影响,普法课程虽然有,但很难引起学生与老师的重视。而在大学期间法律的必修课把法律的相关内容与思想道德结合,篇章分配不足,教材内容单一,缺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更深层次的内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下,很多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

高校的法治教学往往就是法学课程的理论讲解,教育工作者进行规范式讲授,缺乏实践性,教与学没有有机结合,互帮互助,教学效果自然也不是很明显,造成法治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收获的知识很少。另外,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认知结构与思维很强,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与他们产生共鸣,因此,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校与事企业单位进行合作教学,让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行实践体验,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被广泛推广,很多学校将法治课程单纯的作为考核课程,当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很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护自身权利。

(三)师资不足,教学手段简单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法治教育需要高素质专业性比较强的教育工作者。有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并不是专业出身,缺乏法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往往是围绕教材内容授课。还有就是有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手段简单,往往采用原始的三尺讲台与粉笔教学,致使课堂缺乏活力,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很难产生互动。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开展及法治意识的培养实践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需要通过法治教育、环境熏陶来积淀的,不是一蹴而就,自发形成的。

(一)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

加强学校的法治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适当的增设《宪法学》《民法学》等类型的法律课程,并适当的增设一些法律相关的课时,让学生尽量多接触并学习法律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大学法律课堂的教学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明确依法治国的内涵,树立牢固的法治信仰,以身作则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在教学中,则需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方式非常重要,如果教学方式运用不正确,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

(二)贴近大学生认知规律“三部曲”

“三部曲”指的是法治认知、法治认同和法治信仰,只有从大学生身心发展出发,贴近大学生认知规律,才能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首先,法治认知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思想基础。大学生只有了解当前的法治状况和基础的法律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对法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合教育热点,尽量的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法治教育的空间,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识。在考核上可以采用课堂理论成绩和课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其次,法治认同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让学生在了解法治的基础上,相信法治、接受法治、认同法治,让他们能够主动地遵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事。法治认同是必须让学生自身合法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对法治充满信心。因此,学校必须摒弃过去有明显人治特征的管理模式,实施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各项校规,依法管理学校事务,依法办事,尊重师生,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并大力培育法治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让法治成为学校管理规则。

最后,法治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情感基础。当大学生树立了法治信仰,则意味着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并且对此心悦诚服,他们会很自觉的遵守法制法规,将法律看做权威和神圣,有问题会依靠法律来解决,产生不愿违法、不能违法的情感。

(三)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法治知识,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保障他们合法权利的武器。我们都知道,法律这门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学校必须要摒弃过去简单的理论传授的模式,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在校园内,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或法治相关的教育活动。如举办校园法治演讲、校园模拟法庭审判等等,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感受法治氛围,提高学生的法治认知,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校外,学校可以积极与法律相关的机关单位进行联系,进行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领悟法律的基本精神,深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结语

总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法治社会的建设仅仅靠法治条文是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需要法治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树立法治意识,遇到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用法律来解决。而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复杂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于直视教育过程中的困难,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