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琨 谢璧蔚 (广西教育学院 530023)
广西从2013年开始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经过近六年的发展,无论是培养人数还是培养院校均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全科师范生应该既又专长,又有特长,专长特长互相促进,才能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美术课程既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全科师范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学得好才有可能教的好,教得好才有可能学得好”。因此全面提高全科师范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就值得研究,本文的重点正是基于全科师范生的美术课程的教学展开论述。
五年制初中起点全科师范生(以下简称全科师范生)入学后的学习基本采用的是2+3的培养模式,入学后的前两年进行基础课的学习,学习内容相当于高中难度的知识内容;后3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在前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有效的完成美术课程的学习,这是师生共同需要研究的课题。
1.长期以来受“实用主义”和“副科”意识的影响,在中学,美术课程很长时间是处于边缘化的。全科师范生的美术基础薄弱,这不仅表现在美术实践能力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审美意识的缺失。
2.基础教育美术师资的匮乏和落后教学理念导致全科师范生在中学阶段丧失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待美术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使学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没有艺术天赋”的观念。
3.在家庭教育环境里,家长并不把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学习成果看作是学生智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依据,学生在没有获得相应的成功的肯定后逐渐放弃了美术课程的学习。
1.缺乏针对全科师范生的统一的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美学科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培养全科师范生是近几年在部分省市开始实施的,大部分培养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次培养方案,但是却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全科师范生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都是模糊的。
2.缺乏有针对性的美术课程教材。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保障。目前,针对全科师范生所编写的美术教材是湖南省教育厅于2007年组织编写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美术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科师范生的教材编写始终未有大的突破。
3.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全科师范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使得他们的学习呈现出很多新特点,而直接面对他们的任课教师多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对全科师范生在知识结构上难免会有过高的判断,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
美术是艺术的主要门类,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视觉性、情感性。
审美意识是个体人文艺术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对审美有重要的要求,体现在审美情趣的维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绘画、雕塑、设计、书法、摄影、建筑、工艺美术、图案、美术字等,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无一不是在诠释美和塑造美。因此,能够极大地开阔全科师范生的视野,从中体验文化中艺术的魅力,在文化中感知艺术美、鉴别真善美、表达形式美。从而达到用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纯净的心灵,完成立德树人树人的根本任务。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艺术鉴赏还是艺术实践都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的感知和创造又指向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程度又体现了一个个体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自然客观,个体要把艺术形象准确、典型的表达出来首先需要作的就是对自然客观特征的鉴别,这种特征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可以说,观察能力是美术的基本素养之一。
美术,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绘画、中国书法、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传承几千年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绘画中线条的神韵美,中国古代雕塑中的写意传神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群体和谐、阴阳融合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恢宏和独特的民族魅力,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起到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的目的。
全科师范生的就业去向有很大的专业特点,他们毕业后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乡镇及以下小学服务六年。在这期间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乡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有扎实的美术实践能力和宽广的美术视野,也有助于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面对未来全科师范生的职业特征和新时代的要求,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都应该参与到课程的改革中来,“学中教,教中学”,相互促进。
1.彻底转换“副科”的思维模式。在美术学习中,全科师范生应该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特点,不在抱有“主副之分”的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去,不断提升自己感知美的能力。
2.注重美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融合。美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美术的鉴赏和美术技能实践中发现美术和历史、政治、文学、音乐、舞蹈等课程的联系,从宏观上把握美和艺术。
3.手、脑、眼并用,熟能生巧。美术美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美术意识的培养、美术思维思维的养成、美术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正如荀子所说的道德学问之造诣甚深者,皆是“真积力久”而后成,须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使自己“手熟、脑活、眼宽”,练就创造美的能力。
1.美术课程内容难度适宜,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的内容在设置上应该符合全科师范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难度梯次合理适中,即所谓“事足以和其性情之所安”。全科师范生的美术课程内容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在参考了新编《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从全科师范生“现在的学”和“未来的教”两个维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内容分为:美术鉴赏、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校园实用美术、小学美术教学法。难度上以美术鉴赏开启全科师范生学习美术的大门,在鉴赏中尽可能多的采用直观感受和直面观察,不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获得对美的基本认识后再学习简单的造型表现,例如素描几何形体以及简单的静物写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在第二年学习设计和校园实用美术,第三年学习小学美术教学法。这样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感性直观转换到理性思考。
在具体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师给定内容,学生学习的模式,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生活中与课堂有关的内容,师生共同生发出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艺术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教学是一种美术”,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巴格莱主张教学是一种美术,教师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认为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技术研究,要向艺术家那样善于创造。孟子也曾经讲过:“教亦多术矣。”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术也是一种视觉形象的创造,由此可见美术课堂的教学必然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呈现。教学策略不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这也是美术课程不同学习内容的客观需要。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教学策略都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在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建筑这一节的学习就采用了学生自主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然后通过观看与课程有关的视频激发学生了学习兴趣,布置了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后把本节课的内容转换为思维导图的形式。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由3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讲解课本内容,在学生讲解完后教师适时的作了补充,并把画的较好的思维导图向全班同学展示。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3.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美术课堂形式
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能够吸引学生,增加学习的乐趣。课堂学习与美术馆、展览馆、艺术家工作室学习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2018级全科师范生的美术课程学习中,笔者就带领学生前往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广西美术馆等专业展馆进行艺术参观,教师现场讲解,同学现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建立学生美术学习成长档案,关注学生第二课堂学习
初中起点全科师范生在校学习有五年时间,其年龄特征和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课程学习档案,学习成长档案是较为可行的。在美术课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采取以个人、小组、班级等形式进行记录,结合作品汇报展、院校作品联展等,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建课外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学习美术,选拔对美术课程感兴趣和有特长的同学加强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5.加强集体备课和院校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到资源和知识共享,不但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同时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承担全科师范生培养的院校之间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特色发展。
6.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礼记·学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反之亦可以说信其道才能亲其师。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来源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格。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才会用成功感、获得感、归属感,自信、成功会不断激励学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美的创造力,进而塑造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美术课程是全科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的过程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学会科学的方法,才能学会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科师范生的培养尚属一个新的事物,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如何学,需要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