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鑫 (贵州大学 550000)
《道德经》所体现的核心是“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什么,它是无形的,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老子崇尚的是无为,清心寡欲的生活,极力反对奢华奢靡的生活,认为奢华奢靡的生活会让我们的心智迷乱和浑浊。通过研究古代文人画,从中就不经意的发现文人画中体现出了许多《道德经》里面的哲学逻辑思想。文人画讲究的是构图和意境,呈现在画面上就是老子关于“道”中的“有”和“无”的逻辑关系。“无”是道体无限的自在,而“有”是道体自在的无限呈现。艺术家在创作的作品中就是从“有”跟“无”之间进行两者的转换。而这也正体现文人画家那种寄情于山水,超脱于俗世的那种仙人道风。更突显了文人画家不争名夺利,不追求物质的高尚情操。中国的文人画取材比较广泛,讲究的是构图的技巧以及画面所体现的意境,与中国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老子哲学中关于“道”的体现在于“有”跟“无”,阴阳相生。但是在中国哲学中提到的是“空”与“无”的两个概念。两者的本意是不同的。在老子思想著作《道德经》中,老子的思想中没有谈到是语言决定再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决定造就了语言,也许正是没有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会给后世人文画家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中国人文画家有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受老子《道德经》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对文人的思维逻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人画大多表现的是盎然生机的自然景观,所描绘的是自然中树木,鸟兽虫鱼,他们往往把这些具有盎然生机的生物绘画在一张纸上,用一种生命情态来描绘出这些生机盎然的生命之美。综观东方人文绘画很少表现衰败的人文画,例如枯死的老树,秋冬的荷叶,衰败的草丛。而恰恰相反的是在中国人文画中,大多表现的是生机勃勃的树木,栩栩如生的花鸟画。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的是一片和美之色,正是受到这种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逻辑思想,才导致了中国的人文画与西方的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差别。在中国人文画家眼里,山并不是死气沉沉的物质,而是根据四季的变化来点缀季节的不同,即使在秋冬这样万物销声匿迹的时刻,通过画家的手也能表现的有韵味。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里,早年的生活非常贫瘠,生活的贫苦为他后期的创作提供很多实际经验,让他的心智更加成熟,让他对绘画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晚年的齐白石在绘画上不刻意追求绘画事物的形似,而是把自己的神韵涌入到绘画中去,改变了艺术被人认可,以及长久以来的文人画风格,使文人画向现代艺术过渡。齐白石绘画是从晚年开始的,他所创的绘画与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的思想不谋而合。前半生的贫苦生活以及晚年的安详生活都让齐白石的心看淡一切。就像《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上一等的善就如同水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水滋养了万物,而不争高低,而是平静流淌,即使是不喜欢的地方也停留在那里,所以说水更接近于道。用“上善若水”来形容齐白石老艺术家更合适不过。从齐白石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敛,不自我膨胀骄傲自满的人,有功劳也不自居。在绘画中像流水一样流过每个地方,注重细节,不争强好胜,“上善若水”的逻辑思想深深的在齐白石身上得到了体现。
《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两部作品是齐白石的代表之作。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都浓厚的表现出来乡土气息和自然之情,带有农民淳朴和追求浪漫的向往,富有田园诗的意味,是齐白石老先生内在的“上善若水”的真实写照。齐白石老先生不追求名利,不迎合世人的眼光,去画一些富丽堂皇的绘画,而是从自己的心如止水的随意出发,把具有乡土气息的贴近生活的事物表现出来,像流水一样默默的流淌,滋润万物,在平平常常中追求自己的善,追求自己的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追求道的修炼途径。
“上善若水”在齐白石绘画里无处不在体现着,齐白石主张艺术要讲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这种主张就像流水一样,没有形体,但是又有形体。众所周知,水是往低处流的,那么水往低处流的特性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水往低流的特性是由水的“能量取极小”和“流动性”这两个的不同物理性质来决定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理规律和特性。打比方来说,你帮助了别人,并不邀功还甘于就低,那么,你这种行为就是最接近于德。水的这种“就低”特性和齐白石的“就低”的这种德就非常想进。在《道德经》里,老子本身就会认为,人的这种就低的特性根本上就是仿照水的这个物理特性而来的,是按照这个规律来办事的。由此,我们总结出来了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按规律,也就是道来办事,他们的行为就可以被称之为德。通过上面德解释与总结,老子所说的“道”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德科学规律,也就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齐白石老先生在绘画中,取法于自然中德万事万物,以“道”德境界来绘画万物。其实也就直接表明了,在绘画中,齐白石老先生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布局和绘画的,他只不过是把自然知道也就是自然规律融入到绘画作品中,看似无道实则有道。
有关书籍中,记载了老子活了100多岁,也有的人说老子活了200多岁,虽然说法不一,但是从老子《道德经》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养生之道的确与众不同。有的人追求长生就会服食一些丹药,但是老子讲究的长生就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追求长生,顺其自然。“上善若水”中的水就是顺应地势的走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没有悲与喜,没有欢与愁,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行走。综观老子的长生也是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其自然,合乎其道。齐白石老先生也是活了八十多岁,在那时也是长寿,我们可以看出,齐白石老先生跟老子的养生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不追求名与利,像流水一样,看似柔弱,实则刚强,面对生活中的苦与难。从而我们也就得出真正的幸福不是周围的环境所给与的,而是顺应自然环境,顺应自己的本心而得到的,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来的。就像齐白石老先生在早年的时候,家庭贫困,寸步难行,身处逆境,也没有抱怨周边的环境,而是没有任何抱怨的接受一切,像流水一样,接受一切幸福与不幸福。
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的思想,对像齐白石老先生一样的中国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子不仅是一名圣人还是一名智者,他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绘画艺术影响持久,使文化与哲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开创了东方自己的哲学思想。正是基于这种具有东方文化的氛围,才造就了一大批像齐白石一样的优秀艺术家,使老子哲学思想源远流长,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