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541006)
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在今天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承担了传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塑造少数民族同胞独具个性特色的形象,更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义务,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石壁上勾勒出的岩画和以青铜器为材质进行的雕刻是我国在青铜时期的少数民祖在文化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种艺术也被人们称为少数民族文化创作的双壁。在广西的花山壁画的图形记录里,真实的反应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神学信仰和图腾崇拜,这些珍贵的替代了文字的民族视觉符号对今天民族美术、民族考古学、民族人类学、民族宗教学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根基。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信仰不同,所以我国的美术发展会随着民族信仰宗教的而发展。在历史中当影响人们信仰的宗教发生变化时,和宗教相关的一些艺术文化也会变得繁荣昌盛或是衰退。如果某些宗教的发展壮大,某些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也跟着得到了提高。比如说,新疆的伊斯兰美术、西藏地区的佛教美术,从这些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状况来看,足以证明宗教对文化水平影响。所以说,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宗教力量的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美术界逐渐的挖掘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隗宝,众多美术工作者突破交通不便的困难爬山涉水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为创作进行采风。例如,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扎什伦布寺》和董希文的作品《千年的土地翻了身》,等作品都是以少数民族为主题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美术里程碑上的重要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中期开启了我国艺术创作者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进行艺术采风的开端。著名画家董希文去康藏地区采风写生后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使更多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风情能够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这一时期特别风靡流行以少数民族为创作灵感的艺术作品,比如,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教授在北京机场所作的壁画《欢乐的泼水节》、云南画派代表人物丁绍光在人民大会堂所作的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周菱和刘秉江合作的北京饭店壁画《创造·收获·欢乐》等等。
除此之外,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工作的艺术家通过把自己的本民族地域风情和生活特色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去,创作出很多打动人心的艺术品。例如,广西著名画家刘宇一油画作品《女代表》表现壮族妇女阳光自信的形象,孙见光先生多次翻山越岭到广西百色隆林各民族聚集地区采风创作,描绘苗族人民街日生活场景的油画作品《卖猪》生动有趣,质朴大方。从一定的程度上来看这些艺术品都是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出色成就。除了绘画作品还有代表少数民族美术雕刻精湛工艺的宗教器具。如只有很少人口数量的少数民族——毛南族,这个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由于早年地区落后交通不便与外界没有交流因此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且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记载,傩戏与傩面具的视觉符号成为了毛南族重要的艺术成就。这些有着精湛艺术价值的木雕三十六神面具、服装和神像绘画,代表着少数民族舞台美术的雏形。傩神面具中的图形图像文化元素体现了毛南民族的文化信仰,也蕴含的一个民族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我国的艺术是多民族审美相结合的产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主题,衍生出了更多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相互融会贯通,继而出现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为核心的艺术作品。民族或者族群和平共处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人和一个美术家对社会责任体现的一种重要方式。除此之外,在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民俗风情上都和其他的地区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大部分艺术作家要在传统民族文化中去挖掘更多美术创作灵感。在我国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现如今还有着很多的地方依然保存着原始、神秘生活的气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它们未过度地被汉文化的环境影响。当艺术家将这些原始民族的个性价值变成世界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之后,必然会使我国的文化艺术被世界上更多其他民族文化所欣赏。
只有提高各个民族的多元文化的交流,才会使得我国的“民族艺术”得到更长久的繁荣昌盛与发展。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通过和其他不同的文化不断交流,才能够得以不断的发展,文化如此,我们的“民族美术”亦是如此。比如说,辽金时期的番马画,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关于内蒙古的一幅作品,其实不然,它和中原的文化也紧密相连。辽金时期虽与当时的宋朝有着深度的渊源,但这些并没有彻底阻碍他们的经济往来以及文化传播。这些都反映在绘画上,辽金时期的绘画虽然具有明显的游牧生活色彩,但是在绘画风格上,还是向汉文化倾向的。胡瓌他是一个契丹族的人,他所作的人物鞍马画,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契丹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内心感受。但是这幅图明显在画法上深受宋朝初期的画风。并且,当时蒙古族在民间大量的传播龙腾纹以及团寿纹图案,甚至皮革艺术中的剪皮,这些都是受汉朝文化的影响的,这足以证明汉文化对蒙古草原文化有着重大影响。所以,不管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在来看,封闭式的管理其民族是不可能的到发展与自强的。因此,要想使“民族美术”得到繁荣发现,必须使其和其它文化相结合,跟着时代走。
每个民族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文化与艺术的审美取向,在当今社会我们国家要做到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艺术交融惠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国的“民族美术”也同样要做到与时俱进。人们的审美在变化在进步,信息快速传播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被外来信息影响。比如说,以前广西的少数民族的建筑都是木头、竹编、黄泥或是稻草作为材料的,而今天在广西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乡镇,人们都住上了和城市人一样舒适的水泥洋房。但是由于有着自己民族趣味的基础,新的民族审美又有着符合这一时代的特点,这才是真正的发展。既相同又有差异性。又比如说,以前蒙古族住的都是一些蒙古包和毡帐一类的便捷居所,它们很符合打猎和游牧的习惯,而现在的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也都是更适合定居砖瓦房。这是一个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的时代,秉着适者生存的原理,我们在发展中各民族在相融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每提到关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时,很多人都会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被外来文化所改变,要毫不改变的保留其自然。但回想民族文化的进程是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下去就不可能永远的停留不改变。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驱动下,不断地注入新鲜的文化创新出更先进的文化。“民族美术”更是如此,艺术进程走到当下的时代,民族美术也在被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下茁壮成长。上文有提到优秀的艺术家的成功的例子,如获得全国美展奖项的赵培智先生的新疆人物画,近年来被更多年轻的美术学子所崇拜。他的画不仅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特点,又有着现代绘画的个性。除此之外,他还融入了西方现代油画的肌理和中国画中的写意笔触的特点,创造出了很多有既有民族文化,又有符合当代审美特征的优秀的作品。因此,不管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上,还是在“民族美术”的转型上都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怎样更好地提升发展民族美术进而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拥有独特且个性的魅力呢?通过深挖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来提升艺术的人文价值。我国老一辈艺术家们都是在民族文化的汲取下创作出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说,黄胄、叶浅予、黄永玉、董希文等为代表的美术大家,以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来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给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国美术的精神是弘扬民族美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