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文夫《美食家》中的矛盾人物形象

2019-07-12 08:40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陆文夫美食家饭店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作家苏童曾经说过:乡土,是滋养作家最大的粮仓。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有许多变换的处所,有许多血肉不一的鲜活人物,但这些无一不是从作家的亲身经历或者所听所闻而来的,这当中,就必然隐藏不了乡土的痕迹。陆文夫结合自己在苏州的见闻和自己对苏州独特的见解,通过美食这一桥梁幽默地将社会现实、文化氛围以及自然环境加以叙述,创作出了《美食家》这一令大众称赞的中篇小说,也描摹出了一群具有时代特色的矛盾人物形象。

一、最具鲜明特征的主要矛盾形象

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必然知道《美食家》中两个有“主角之争”的人物,一是赋予深刻文化内涵的朱自冶,二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高小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出身想法等大相径庭,但两人的形象都有鲜明的矛盾性。

朱自冶是一个非常注重“吃”的资本家,就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寄生虫。他通过“吃”,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有着一套自己的“美食理论”。这种“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荒诞而费解的,所以在学生高小庭的眼中,朱自冶是一个与讲究勤劳朴实、生活节俭的民族传统背道而驰的“饕餮之徒”1。

但总看整篇文章,朱自冶的性格具有复杂性。比如面对借住的高小庭和其母亲,朱自冶从来不刁难,给高小庭一把零钱时顺便说一句“给你奶奶买肉吃”使得高小庭不那么难堪。他还经常抛一把小票给乞丐,毫不吝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自冶是具有善心、同情心的,他不是高小庭眼中那个一无是处、好吃懒做的丑陋形象2。

高小庭是和朱自冶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他原先虽是不一般地反对好吃,但也是能和朱自冶平安相处的,只是作为一个寄居在朱自冶家的穷学生,又不得不应了母亲帮朱自冶“到那些鬼才知道的地方去把鬼才知道的风味小吃寻觅”3,当朱自冶给他一把零钱,他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却又出于对奶奶强烈的孝心,不得不低头。高小庭作为那个时代的学生,学过一些革命道理,对于朱自冶这种“寄生虫”有着强烈的憎恶,但有时基于现实,面对屈辱又不得不低头。后来,为了找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出路,他决心去解放区,期待在解放区有一番作为。从这里看出高小庭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忠于革命的人物,是一个有理想、有决心、满腔热忱的青年。后来高小庭当了饭店经理,实施“大众化”改革,他面对人民大众自豪的语言和不断的称赞,非常激动,虽然高小庭说在看见人民大众高兴地进饭店吃饭时,他的感动不包含私心,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憧憬穷人和富人有一样地位这个崇高的理想下藏不住高小庭的私心,因为他还有一个“奢望”,就是共掉朱自冶的房产。这种私心在后文也有体现。比如在公私合营时,高小庭实施的“饭店大众化”措施有一部分理由是“让朱自冶走投无路”,这种想法是对朱自冶原先对侮辱自己的反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高小庭是有些冲动、偏激和理想化的。所以说,高小庭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够一心为大众、干出点为人民认可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又想故意为难朱自冶这帮好吃的人。

总观这两个角色,他们之间虽然有“好吃”和“反吃”的深刻矛盾冲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又是相似的,一个是忠于“吃”的“美食家”,一个是忠于“革命”的“改革家”。他们虽一味对立,但都对自己忠于的东西满怀赤诚之心。

二、具有鲜明特征的次要矛盾形象

这本小说中还有两个次要人物不可忽视,他们的形象也带有强烈的矛盾色彩。一个是包坤年,他本是饭店里跑堂的,因在高小庭鼓动大家同意饭店改革时起了带头作用而后被高小庭重用,他一开始总是非常服从高小庭的命令,后来由于高小庭被人指责是走资派,他便落井下石,在“文化大革命”中把高小庭打个半死,希望可以自己可以当上经理。但是当自己的计划失败,高小庭又当上经理时,包坤年只好对高小庭连声道歉,之后又事事捧场。包坤年的形象实质上是那个时代里普通民众的代表,是“墙头草”般的存在,他既希望自己能够代替领导,拥有权力,同时又阿谀奉承,使领导有光,自己获利,这便是这个形象的矛盾所在。

另一个是孔碧霞,是《美食家》中形象最鲜明的女性。“这一绝世美人的形象,并对她做出一批命式的定义:“美貌是矛盾的德操,一个在真纯中央的魔鬼般的陷阱。”4她是个“完美的艺术化身,形象美丽,体态婀娜,情趣高雅,说话动听”。她原是一个政客的姨太太,从前“她家的庭院里名流云集,两桌麻将让八个男人消遣,一桌酒席由她来作精彩表演”。也就是因为孔碧霞这一门技艺,使得走投无路的朱自冶拜访,离不开美食的朱自冶就和孔碧霞结了婚。说孔碧霞是个矛盾的人物,在于她本就看不起小资产阶级朱自冶等人,甚至后来想要脱离他们,但是迫于生计,怀念那种做菜之后的满足感,不得不背离自己原来的想法,和朱自冶成婚。高小庭虽没有见识过孔碧霞做的美食,文中没有细致地写她到底做了什么人间美味,但她做的美食使朱自冶销魂便可窥出她的技艺非凡。而孔碧霞高超的做饭技艺也说明了苏州的名菜不仅在大饭店里存在,从民间出现的名菜也可谓不少。

孔碧霞形象的出现应该说是整篇小说的转折,让原本写饭店美食的作者转而写家常菜,这也体现了作者陆文夫对家常菜的青睐。饭店里的苏州美食固然使人念念不忘,但作者也从孔碧霞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饭店里有特有的油烟味,锅、勺等都不洗,纯正的味儿混进杂味。相比于饭店里的苏州名菜,家常菜虽没有那么多花样,但苏州菜中味道最好的还是自己家做的菜!这就引出了本文中饭店美食和家常菜的矛盾,同时,作者赋予了美食人文主义色彩。

三、具有矛盾性质的人民大众形象

《美食家》这本小说之所以成为苏南文学的代表之作,是因为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写人物多舛命运同时,用“苏州美食”这一特殊意象贯穿全文,与其说朱自冶、高小庭等人物形象存在复杂性和矛盾性,不如说他们代表的人民大众都存在这一普遍特征。如朱自冶和他的一帮食客代表的资产阶级以吃为乐,而高小庭代表的忠于革命的形象却反对好吃,反对成为只会吃喝的“废物”。他们两派人这一“好吃”和“反吃”的对抗就为后面人民大众的“好吃”和“反吃”的情节做了铺垫。朱自冶天天去寻觅美食,而高小庭为了打击“好吃”、服务大众(实则看不得朱自冶一帮人的“好吃”),便将饭店大众化,苏州的名菜也被一一取消。一开始,大众是支持高小庭的,他的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大众有能力去苏州名馆一探究竟,大众因为粮食紧缺,只在乎吃饱,所以这时候的大众是反对“好吃”的。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而且也在改变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5,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6。到了国民经济大发展阶段,农村连年丰收,工人和干部拿了薪水,加上物价便宜,几乎人人解决了生存问题,人人都想吃点好的,所以人们就反对高小庭把苏州的名菜弄得一塌糊涂。他们虽嘴上说着讨厌资产阶级这一“好吃”的行径,但实际上自己的不满足欲在心底拨弄自己的神经,到最后也变成了和资产阶级一样“好吃”的“蛀虫”。其实,作者想描述的不是大众背叛自己原来的想法而自甘堕落,正好相反,他想呈现的是人民大众从一个束缚自己、压抑自己的形象转变为解放自己的过程,是对社会人性解放的讴歌。

作者陆文夫正是因为对自己生活的时代有深刻、独特的理解,才能从“美食”这一特殊的窗口向我们揭示时代变化对人民大众的影响,才能将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出人生的真谛,正如他自己所说:光有生活而没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那就等于没有生活。

注释:

1.高建国.《美食家》人物塑造的原型考察与文化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4(5):50.

2.姜丽媛.《美食家》的荒诞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2.

3.陆文夫.美食家[M].无锡:古吴轩出版社,2005.

4.徐紫薇,薛芳芳.论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可然率或必然率的回应:以《百年孤独》为例[J].神州,2018(29):1-2.

5.刘日照.论“后真相时代”成因及公众心理[J].东南传播,2018(11):102.

6.刘日照.典型报道的“非典型”传播效果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8(6):29.

猜你喜欢
陆文夫美食家饭店
《有人敲门》:陆文夫的电影梦
A taste of Jiangnan
家有“饭店”
陆文夫《故事法》的故事(主持人语)
美食家忽必烈
重读陆文夫兼论80年代文学相关问题
“饭店”最早为方便纳贡
大美食家
我长大了要当美食家
陆文夫:一生坎坷矢志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