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探究

2019-07-12 10:46樊宪辉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9年9期
关键词:意识流戏剧性仆人

⊙樊宪辉[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太原 030006]

戏剧性独白(dramatic monologue)往往以诗的形式出现,在英美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类独白从头至尾都是由大段的、不间断的内心独白构成,以独白的语气灌注全诗,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戏剧性独白广泛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且几乎为英美文学所独有,该手法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获取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尝试就其特点、价值及对现代文学的启示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的特点

(一)分离化

所谓分离化,是指戏剧性独白虽然强调表达感情和人物内心想法,但不追求单一进行人物感情的完全挖掘,可以带有更多的延伸性内容,与人物的生活轨迹,甚至作品剧情可以有关联,也可以阶段性分离。比如英国文学家拜伦的代表作品之一《唐璜》,有如下戏剧性独白:

爱情对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对女人却是整个生命;男人可以献身宫廷、军营、教堂、海船、市场,有剑和袍,财富和光荣不断更替;骄傲、声名、雄图,充满了他的心,更有谁能永远占有他的记忆?男人门路很多,但女人只有一法:那就是爱了再爱,然后再受惩罚。

作者在独白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虽然各类想法依然以剧情为基础展开,却带有明显的延伸和分离特点。

(二)客观化

客观化,是指大部分戏剧性独白不以第一人称作为视角,而是表达另一个或另几个、多个人物的内心感情,仅仅通过人物之口将这些感情进行诉说,这一方式在早期的英国文学中十分盛行。大部分文学评论家和研究人员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宗教作品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如里尔克《玛莉亚的祈祷》中的一段戏剧性独白:

我们非常了解你自己,你的灵魂正是这个悲哀。你的灵魂使自己感觉像圣诞节的雪,正熊熊地燃烧着。

这一段独白尝试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而且以“我们非常了解你自己”使这种感情得到了明显的界限约束,这种约束显然不是来自人物本身,也不能过多追求主观体现,仅以接近叙述的方式,尝试进行铺垫、深化主题,客观色彩明显。

(三)贯穿化

在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应用往往不会仅有一两处,多会大范围应用,且自始至终存在于作品的剧情中。如在勃朗宁的作品《安德烈,裁缝之子》中,前后均大量应用戏剧性独白:

不过让咱们别再吵嘴了吧,我的露克蕾吉亚,这一次请你容忍……我一定把钱放进你的手心……握住你的手坐在这扇窗口……你明天定会为此高兴……

整部作品中,勃朗宁不仅大段应用戏剧性独白,还使其贯穿作品始终。同样的手法也体现在其他作品中,使整体作品的风格统一,表达方式更加明确。

二、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的价值

(一)加强感情表达

戏剧性独白传统的价值多样,在英美文学中,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作用是加强感情的表达。如美国文学家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大量应用戏剧性独白,使原本需要很多语言、剧情体现的感情元素,以独白的形式得到了直接有效的传递,语言上更加凝练,也更具可读性,如:

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强,但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不比另一个活着的人强多少。

在这段独白中,福克纳没有引用过多的故事、人物或者多变的情节进行说明,而是直接给出了核心理论,但也没有让读者感到突兀。由于整部小说一直以固定线索强调一个主题,即“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当读者完成了大部分内容的阅读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作者相类似的感情,这种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持续积累,最后借助作者的一句戏剧性独白得到释放、深化,感情的表达得到高度凝练和强化。

(二)阐明主要内容

对英美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传统文学带有和我国文学类似的特点,即强调通过多条线索、多个人物表达同一个主题,但在人物数目多、线索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主要内容的突出,对文学手法提出了很高要求。戏剧性独白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如弗罗斯特的《仆人们的仆人》中,有如下一段戏剧性独白:

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但愿你没有。有时候我甚至没法清楚地知道我是高兴还是难过,或别的感受。

这段独白出自仆人之口,尝试表达的主要内容在于仆人的忙碌、仆人的生活、仆人的无知和无助,也包含着仆人的朴素追求,即“去你们南方”,但终因“一屋子人需要喂”而作罢。作品的其他章节对仆人的遭遇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也对其他线索进行了分析,展开了很多剧情,最终汇聚到仆人口中,使各条线索实现了统一。作品的主要内容被归纳在一小段独白中,实现了集中表达。

(三)引导情节发展

戏剧性独白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分离性、客观性,但往往贯穿作品始终,这使其带有了引导情节发展的作用。读者可以借助戏剧性独白了解人物内心感情,也能借助独白对后续发展进行分析和思索。戏剧性独白即便不强调刻意进行引导,也能通过感情上的感染,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实现剧情的自然发展和过渡。如艾略特的《西蒙之歌》中,戏剧性独白如下:

主啊,罗马的风信子在盆中盛放……我的生命是轻轻的,等待死神之风……在捆绑、鞭笞和哀叹的时刻之前……让你的仆人离去吧。

该段对白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味,与宗教信徒的祷告非常类似,在整个独白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展示,读者能够体会其对宗教、神祇的崇敬,也能感受其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剧情中可能出现的人物与“死神之风”“捆绑、鞭笞”“离去”等剧情存在更多的期待。戏剧性独白在表达人物感情的同时,起到了引导阅读、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戏剧性独白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一)意识流

意识流并不是现代文学的产物,但在现代文学中占据的位置正越发突出。与戏剧性独白不同,意识流不是单纯的感情传递,也不强调独立性、分离性,更多侧重于表达人物当前的想法。很多读者对意识流小说的理解感到困难,本质上看是由于意识流过于主观,从戏剧性独白的角度来看,意识流小说的解读实际上并不困难。如在伍尔夫作品《墙上的斑点》中,作者始终在思索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但由于读者看不到“斑点”,也不能完全将自己的思维代入作者的思维中,所以理解文章时较为牵强。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我”看成“他”,以第三人的视角对文章进行品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意识流小说,对《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等经典、大篇幅意识流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借此得到提升。

(二)分离和统一

所谓分离,是指客观和主观的分离;所谓统一,是指感情和剧情的统一。现代文学作品的类别更多,尝试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渐趋简单。如大量网络作品,可能只有一条线索,三到四个核心人物,无法更有效地形成文学意义上更有价值的作品框架,可供挖掘的思想深度也相对不足。在后续的创作中,可参照英美文学的戏剧性独白思路,实现客观和主观的分离,如设置更多的隐藏线索、创造更多的作品人物,一律以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人称,丰富小说内容的同时,可向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提升代入感。感情和剧情的统一,主要强调在现有基础上针对小说剧情脉络进行梳理,确保感情的表达带有定向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借由明线展示,也可以借由暗线进行暗示,但必须是与剧情统一的,利用与戏剧性对白类似的手法,使感情和剧情更紧密地结合,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美英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存在很多戏剧性独白,这种戏剧性独白存在超过三个世纪,其主要特点包括分离化、客观化、贯穿化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戏剧性独白有加强感情表达、阐明主要内容、引导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与其产生背景存在关联。戏剧性独白对现代文学具有启示价值,包括实现客观和主观的分离、感情和剧情的统一等,可实现对文学发展的推动。

猜你喜欢
意识流戏剧性仆人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长春花蓝+玉米黄
戏剧性CIRCUS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与莫言《欢乐》意识流技巧比较研究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FUNNY STORIES
不可思议的面具舞会
有能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