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效果对比

2019-07-11 13:10张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张琼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100 mg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300 mg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效果显著,将该治疗模式推广至临床中,可有效地提升临床效果。

【关键词】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 过敏性休克; 治疗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8.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8-0-02

过敏性休克是医院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的特点,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极易出现生命危险;过敏性休克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最为常见的为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蜂蜇伤过敏、接触过敏等,过敏性休克是过敏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主要是患者在接触到过敏原后,某些抗原类物质进入体内,较短的时间内引发较为强烈的多器官累及症候群;针对过敏性休克疾病,主要是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进行抢救治疗,但是药物剂量的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同[1-3];本次研究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过敏性休克患者中,选择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3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100 mg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

300 mg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过敏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剂量下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过敏性休克患者中,选择1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的过敏性休克疾病者;(2)年龄18~80歲者。排除标准:(1)同时伴有癌症;(2)同时伴有需要干预的心脏、肾脏、肝脏等重大器官疾病;(3)难以治疗的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4)精神疾病;(5)依从性较差。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22~67岁,平均(45.21±5.13)岁;其中药物过敏22例,食物过敏21例,接触过敏10例,蜂蜇伤过敏12例。观察组男28例,女37例,年龄20~66岁,平均(45.58±4.23)岁;其中药物过敏21例,食物过敏22例,接触过敏12例,蜂蜇伤过敏10例。研究人员将两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给予患者休克体位,加强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吸入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心脑功能,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患者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对于出现呼吸骤停的患者,可给予气管插管或对应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100 mg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患者100 mg的氢化可的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205;生产企业: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一厂),将药物溶于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300 mg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患者300 mg的氢化可的松,将药物溶于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症状恢复时间与5 h尿量 医护人员根据本次试验研究要求,统计患者神志、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恢复及皮疹消退时间,同时记录患者2、3、4、5 h尿量。

1.3.2 临床治疗有效率 疗效判断标准,有效:治疗12 h内,患者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及意识恢复,血氧饱和度维持在0.95~1,心率恢复至正常,观察患者的面部意识状况,四肢温度恢复至温暖,尿液排出正常;显效:患者治疗12 h后,患者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及意识恢复,血氧饱和度维持在0.95~1,心率恢复至正常,观察患者的面部意识状况,四肢温度恢复至温暖,尿液排出正常;无效:患者连续治疗12 h以上,患者的血压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及意识尚未恢复,心率尚未恢复至正常,观察患者的面部意识状况,四肢温度尚未恢复至温暖,尿液排出未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症状恢复时间与5 h尿量相关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神志、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恢复及皮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快,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5 h尿量变化对比

观察组患者2、3、4、5 h的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过敏性休克疾病是患者在接触到外界某些致敏原后,致敏原进入患者的体内,在短时间内通过免疫机制触发一种十分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该疾病病情较为危急,若不及时的接受治疗,给予抢救措施,患者可能会在发病的几分钟内发生死亡现象,因此合理用药十分必要[4-6]。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纠正过敏性休克、抗炎等作用,该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毛细血管扩张,提升机体对于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稳定溶酶体膜,加强心肌收缩力,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降低机体对于致敏物质的敏感性,还可抑制白细胞的浸润与吞噬[7-8];氢化可的松是一种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化合物,但是不同的使用剂量,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快速地发挥作用,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9-12]。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100 mg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300 mg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的神志、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恢复及皮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快,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5 h尿量变化,观察组患者2、3、4、5 h的尿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對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无效人数较对照组患者少,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让其接受低剂量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较快,尿液排出恢复正常,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疗效显著,将该治疗模式推广至临床中,可有效地提升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滨,王馨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7):67-69.

[2]孙玉梅.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8):33-34.

[3]孙玉梅.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57-58.

[4]伍增龙,黄永鹏,马俊,等.不同方法补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ICU顽固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波动及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9.

[5]马翔,李潇潇,刘维,等.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64-1967.

[6]黄文娴,濮旭萍,金国良,等.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J].医药导报,2015,34(7):898.

[7]于辉,张菊明,欧阳蓓蕾.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7):1280-1283.

[8]梁科,蔡文谛,谢风池,等.微量泵入糖皮质激素对顽固脓毒性休克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6):138-139.

[9]汪世康.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47,50.

[10]纪明军.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9):1671-1672.

[11]任蜀峰.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7,14(2):308-310.

[12]姜相明,游道峰,赵红敏,等.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7):901-904.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