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宗泽
【摘要】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手术,观察组用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感,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腹外疝;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9.0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9-0-02
腹外疝为常见腹部外科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为腹股沟疝,在腹外疝疾病中所占比例非常高,达到90%以上,其次,股疝的发病率仅次于腹股沟疝,为5%,其他较为常见的腹外疝为脐疝、造口旁疝、白线疝、切口疝等,导致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病因为:脐环闭锁不全、腹膜鞘状突未闭、外伤、腹壁白线缺损、手术切口等,直接因素为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升高,常见症状为腹水、站立时肿块突出、肝脾肿大等,负面影响非常大,确诊后,应及时为其对症治疗,手术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案,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手术方案的种类较多,如何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成为了治疗的关键所在[1-2]。本文为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本研究所有的患者均需要满足WHO中关于腹外疝的诊断标准[3-4],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及精神疾病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2~82岁的,平均(48.23±1.27)岁;疾病类型:5例直疝,24例斜疝。观察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3~83岁,平均(48.22±1.28)岁;疾病类型:6例直疝,23例斜疝。两组的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手术,入院后,常规检查,最好各项记录,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再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传统疝修补术计划并实施,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详细的讲解手术的流程和作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工作,稳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有利于传统疝修补术顺利实施,完成所有的术前准备工作后,术前麻醉,麻醉生效后,在疝气的一侧做切口,将疝气囊直接切除,将突出在身体的组织全部推回到自身的腹腔内部,然后,继续实施腹壁的修补工作,直接将腹壁开口或比较薄弱位置周边肌肉进行拉合,直接将其覆盖在缺陷位置,完全覆盖好后,应用缝线将需要固定的肌肉全部缝合固定好,完成缝合固定操作后,对病灶之处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做好记录。
观察组用无张力修补术,入院后,常规检查,最好各项记录,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再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无张力修补术计划并实施,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详细的讲解手术的流程和作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工作,稳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有利于传统疝修补术顺利实施,完成所有的术前准备工作后;术前麻醉,生效后,在疝气的一侧做切口,将疝气囊直接切除,将突出在身体的组织全部推回到自身的腹腔内部,然后,继续实施腹壁的修补工作,依据腹外疝切除后所留的缺口,为患者选择人工生物材料进行修复,人工生物材料的应用,不会对患者周边组织产生张力,完成修复后,对患者的切口逐渐缝合,术后抗感染,做好各项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数值情况、治療效果情况。根据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最高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剧烈,分数越低,疼痛感越轻[5-7]。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腹水、站立时肿块突出、肝脾肿大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腹水、站立时肿块突出、肝脾肿大等症状有所好转;无效:腹水、站立时肿块突出、肝脾肿大等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数值之和[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外疝作为典型普外科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饮食因素等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腹壁强度有所减弱和腹腔内部压力升高,针对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先天性因素主要为腹膜鞘状突未闭、宽大的腹股沟三角、腹壁白线缺损、腹内斜肌下缘高位、脐环闭锁不全等,后天的因素主要为引流口愈合不良、手术切口、炎症、外伤、感染等,这些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均会使得患者的腹壁强度减弱,进而造成了腹外疝形成的天然环境[9]。腹腔内部压力升高也是导致腹外疝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腹腔内部压力升高的常见因素为慢性便秘、腹水、慢性咳嗽、晚期妊娠、腹内肿瘤等,这些因素使得患者腹腔内部的压力升高后,会对患者腹腔内部组织器官产生一定压力,一旦腹腔壁存在比较薄弱的位置,会使患者的腹腔内部组织器官在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向腹腔壁薄弱位置转移,随着病情恶化,会在腹腔壁薄弱的位置形成突出组织,最终形成腹外疝病症,应给予重视[10]。
通过对腹外疝疾病的研究,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传统手术为常规疝修补术,常规疝修补术指的是直接在疝气周边做切口,通过腹腔壁缺口将突出的组织推回到腹腔内部,然后将缺口周边的组织牵拉,形成修复缺口的目的,覆盖完全后,将其固定好,这个操作过程,会对周边正常的腹腔壁进行牵拉,固定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张力,进而导致患者滋生一定程度的疼痛感,这会导致患者的恢复速度变得缓慢,整体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方案的种类明显增多,随着我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问世,逐渐取代传统疝修补术,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手段,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拥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缩短手术时间至少半小时,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修补材料的应用,能减少传统手术中组织重叠缝合现象,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张力,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同时,疝修补材料的应用,能减轻患者负面影响,提升舒适度,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移动,缝合较少,减少了神经损伤和不适感,还有就是疝修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非常好,还能起到一定的抗感染效果,同时,患者疝修补位置不会对周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张力,加快了修补部位的康复速度,治疗效果非常显著[11]。本研究中,通过对比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为腹外疝患者应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腹外疝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减少,术后活动明显加快,减轻了疼痛感,加快了患者身体康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非常高,因此,在针对腹外疝患者实施治疗时,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均能实施的情况下,无张力修补术值得优先选用[12]。
综上所述,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感,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疗效,无张力修补术值得腹外疝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管华琴.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05-206.
[2]刘子文,李宗泽,杜永星.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发展和并发症防治[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9):907-910.
[3]张建立.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39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5):637.
[4]张绪初.艾灸法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9):160.
[5]马坤润,闫治波,张光永.腹外疝修补術后补片感染的防治及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2):158-160.
[6]陈能亮,李目,汤华军.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118-119.
[7]汪蕾,李建,杜捷.宋祚民治疗小儿疝气的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103-105.
[8]郑晓春,万丽玲,高飞,等.耳穴埋针对行腹外疝手术老年人靶控输注诱导时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及效应室浓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7,37(8):869-873.
[9]刘宸希,李萍,康俊凤,等.老年腹外疝患者术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护理措施及其链接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4-417.
[10]王丕,齐建华,曹玉平,等.大张轻质补片免固定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58例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5):597-599.
[11]策力格尔,范广建,邵明昱.Ⅰ类切口手术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5):703-707.
[12]曹松山,刘晓玲,裴保方,等.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管理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5):152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