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
摘 要: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美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快乐、体验满足感、获得成就感。“尝试”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先行,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学生的“先行”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纠正,从而保存学生的精华,帮助学生弃其糟粕。
关键词:小学;美术;“尝试”教学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绘画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尝试”教学的方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能够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生命力,是创造活力课堂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尝试”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进行相对自由的创作,从而将自己的感情尽情地挥洒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一、先尝试,后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
“尝试”主要是指根据教师所给出的任务进行自我学习。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之中,美术教师向学生表明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术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目标,先尝试性地进行绘画,此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随心所欲”地创作,然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指导,纠正学生错误之处,保留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生命花树”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与掌握剪纸艺术。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一棵树的剪纸作品。学生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有失败,有成功,还有很多学生剪出来的作品并不像一棵树,各种形状,琳琅满目。教师看到学生“尝试”过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修改,并且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剪纸艺术,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剪纸的由来,以及它的用途等,增加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与印象,从而在“尝试”之后,形成正确的美术认识。
二、先练习,后教授,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认知教材中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自学结果,进行练习,当学生练习完毕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做出相应的讲解。这样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先讲解,学生后练习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产生了对知识的“范式”理解。而将顺序颠倒之后,学生成为学习的先行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述“有趣”的拼图时,让学生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到拼图作品中所涉及的点、线、面知识,认识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拼图等。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拼图设计,并且将完整的作品交给教师进行评断。教师在练习的作品中,找出具有典型性的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优势铭记于心。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感受艺术创作融入生活的趣味,同时教师的知识延伸,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印象,最终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质量。
三、先理论,后实践,提升学生美术运用能力
理论是指教师应该先将绘画的技巧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先理论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注重技巧的运用,并且根据自己的构思巧妙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美术功底。当理论知识讲解完毕之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练习,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美术实践的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例如,教师在讲解“面具”时,首先向学生讲解各个地区的面具特点,然后将面具的画法原则传递给学生。比如,中国的面具一般呈现对称的结构,在色彩上比较鲜艳,各式各样的线条在面具上错落有致。而威尼斯的面具特点是夸张、华丽、戏剧化,让人眼花缭乱。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毕之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进行面具的绘制,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美术实力,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喜爱。
总而言之,“尝试”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避免一些弊端,从而增强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爱。同时,“尝试”教学的优势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彰显,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实现一定的发展。所以,美术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之中,灵活运用“尝试”教学,将学习的主导权放在学生的手上。
參考文献:
[1]张杨.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2017:2.
[2]王海涛.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6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