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措阿盖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已被实践证明,而合作学习的成败或效率的高低与建组模式的选择、操作方式的确定有着密切联系。在常用的五种建组方式中,异质型合作小组更切合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而要用好异质型合作小组,还需从小组的建设、秩序的维持、技能的训练、问题的难易以及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等方面去完善操作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选择;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被称作近十几年来最有效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根据小组合作方式的不同,有研究者将建组方式大致分为异质型、同质型、异同混合型、自由组合型、随机组合型等五种类型。对于合作意识不强,合作能力较弱的民族地区初中生来说,组建固定的异质型学习小组会更有利于“合作”的落实。
所谓异质型合作小组,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双基”、能力、个性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均衡分组,形成“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态势,使组与组的学习竞争力趋于均势的分组方式。如上所述,笔者认为此种合作方式是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首选,本文拟以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为背景,谈谈用异质型合作小组的模式组织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一、加强小组建设,增强组织认同
异质型合作小组的成员确定后,借鉴“破冰行动”的做法,为了使成员们从内心相互接纳,通过开展“认识自己”“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表达合作意愿”“畅想小组发展”等一系列创意活动,使他们找到共同话题、共同目标,提升其心理相容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自取小组“雅号”、设计小组标志,确定小组进步口号和发展目标,使小组成员对本组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订立合作规程,增强纪律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组内民主协商,制定守则或规程,要求小组内任何一个成员都无条件服从小组的领导,服从团队的利益,以此增强小组的组织性和成员的纪律性。组内一旦出现强势学生对弱势学生进行压制、排斥、轻视等不良倾向,或者弱势学生对强势学生产生抵触和抗拒等消极心理,教师必须及早发现并予以妥善处理,以免形成组内的“分裂”或“重组”,动摇合作基础,影响合作效果。
三、合理安排座位,方便小组集中
同组学生宜集中在教室内的某个区域,座位要左右相邻,前后相连,以便随时组织讨论,合作探讨,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因走动、挪位导致时间的消耗和秩序的混乱。一堂课中若设计了次数较多的小组作探究活动,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同组学生做好“拼桌围坐”的合作准备。
四、优化建组模式,提高合作效力
首先,异质型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根据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源较少,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际,异质型学习小组以4人一组为宜。
其次,异质型学习小组要充分体现“组内异质”的特点,分组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还要兼顾年龄、性别等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组员优势互补,体现“组间同质”的均衡性,保持各组的竞争力。
五、维护合作秩序,强调有序发言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自制力偏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附加”一些与问题探究无关的小碎嘴和小动作,对合作学习形成干扰。因此,教师和小组长不仅要维持好小组合作的秩序,还要安排好组员发言的顺序,先让后进生发表意见,再由优生补充或修正,否则,一旦让优生先说,后进生们再难开口对小组内优生的意见提出异议,只会不明所以地附和或默认。因此,只有讲究“后进优先”的策略,才有可能做到“人人思考,个个发言”。
六、增强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
实施异质型小組合作学习,教师要设法让孩子们做到“四个相互”“五个学会”,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学会分工、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学会记录,以增强合作意识。
为了提高合作技能,针对民族地区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偏弱的现实问题,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发言的句式:如“我认为(我觉得)××同学的意见(观点)是对的(错的),我要补充(修正)……”。 “我是这样认为(看)的……”等等,以消除“表达”的障碍,解决学生语无伦次或不能直接切入正题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矫正学生在合作中分心或插话等不良习惯。
七、把准问题难易,明确合作任务
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问题)要深浅适度,过于浅显会失去探究的价值和挑战性,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过于深奥又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用心研究学生,要在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既要追求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有适当梯度,不要让学生畏难却步。教师的合作指导要做到“三个明确”即问题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这样才能提升合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八、展示合作成果,分享合作经验
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合适本小组实情的合作方式和学习方法,当其在某一堂课中“合作探究”很有成效,展示环节有出彩表现时,教师应抓住时机让这一组学生分享其在合作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供其他小组参考、学习。反之,若出现了小组“合而不作”或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反思归因,以利于改进。
九、优化合作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从教师主观评价、单向评价转向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化,评价还要客观,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评语要注重启迪性和激励性。在激励机制方面,可采用给分或帖“花”、送“星”等方式记录并公示小组合作的成绩,并按学月或学期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吴玉杰.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2017(33).
[2]张红霞.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合作性探究学习[J].考试周刊,2017(82).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