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芳
摘 要: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教学环节入手,针对依托于信息技术所开展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复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好用且容易操作的教学手段出现在教育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各学科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也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多次利用信息技术,并成功使得语文教学的效益及其质量获得显著提高。以下,即是我个人关于依托信息技术高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粗浅认识与看法。
一、信息化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课堂导入具备新颖、有趣而又灵活生动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经历便可以对此做出充分诠释。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一开始我并没有急着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而是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有意识地为学生播放了一组有关中国石拱桥介绍的幻灯片,其中包括北海琼华岛前的石拱桥、苏州宝带桥、泉州五里桥、洛阳桥、赵州桥、一线天石拱桥等,或气势恢宏或小巧精美或结构造型独特的石拱桥图片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观察到就连平时语文课上很少认真听讲的学生也毫无例外地在认真观看着图片。以此为基础,我趁势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引导,“以上我们看到的图片是我国石拱桥的一些典型作品,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中国石拱桥》,相信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大家对石拱桥的了解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图片上,而是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般一来,便轻松地将学生原本局限在幻灯片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文的学习上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导入效果。信息化课堂导入的效果显而易见。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较强的学科,丰富的人文性特征是该学科所具备的典型特征之一,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是一门没有学习难度的学科。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语文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推理性特征。大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习惯于用自身的直观化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如此一来,语文学科逻辑性与推理性强的学科特征便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冲突。对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探索一条有效扭转上述不利局面的教学道路。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其大多数具备直观化的显著特征,因此,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感受颇为深刻。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文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并能将这种语言风格灵活地运用在相关说明文的创作之中,但单纯依靠死板的知识讲解显然很难达到这一点。考虑到此,我在教学中便精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了一个长约4分钟的微课视频。像针对语言典雅的创作风格,便认真分析了课文开头两段所运用的拟人手法,其中,写到了大地“苏醒”、杏花“传语”、桃花“暗示”,还写到了“冰雪融化”“次第开放”“北雁南飞”等等。这般一来,倚仗于微课视频直观的语言讲解和图片展示,学生便在细细揣摩中很好地体会到了该篇文章的典雅风格。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三、信息化的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不可分割且至为关键的一环,高效的课后复习对于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课后复习局限为做大量的语文练习题目,却很少静下心来认真回想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重难点,这便使得其课后复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便會有意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带领学生高效地展开课后复习,学生反响异常良好。
例如,在学习了《核舟记》这一课文之后,我便精心为学生制作了一份课后复习单,其中包括“了解微雕”“了解作者”“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辨别通假字”“细读课文,掌握结构”“揣摩作品感情”等等多项课后复习任务;以此为基础,我便借助信息技术将该份课后复习单上传到了班级公共群之中,学生自由下载。这般一来,便借助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课后复习活动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他们在复习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同时,自身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也得以建立与完善。这便充分证明了信息化的课后复习对于学生高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插上了高效的翅膀,为此,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恰当而科学的利用,这样才能在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益的同时,有力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文兴.运用多媒体手段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2013(12).
[2]吴绍沂.多媒体教学让初中语文更精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