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英
摘要: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探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收集资料,然后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再按要求说说自己的作品,语言文明、态度大方,不仅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人格素质的修炼。还让学生学会互相评价,教师的评价也要恰到好到,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斥责,耐心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
关键词:提早准备;展示收获;评价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047-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最近,我喜欢看《非诚勿扰》、《一站到底》这些节目,不但欣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欣赏他们的个人风采;还有樊登的读书会,不但可以学习书中的知识,领会做人的道理,还可以学习樊登本人的读书方法,和超强的记忆能力。为此,我认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上作深入的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例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1.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1.1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1)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可通过上网查找,也可以通过看书,也可以问问前辈。(2)你喜欢那种传统文化做成手抄报。
1.2 总结汇报:(1)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等大型的传统节日,与元旦、国庆、劳动节、教师节分开。(2)各个传统节日有哪些特色?如婚庆包括起厨(上头、)、正日(送嫁)、二朝(上字)回门、三朝(回门);春节包括除夕(团年)、大年初一(拜祭早先)、大年初二(回娘家)等等让孩子们有个初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句话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非常适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师生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有话可说。
2.展示自己的收获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孩子再一次感受一下传统文化。教师做总结: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已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2.1 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先分组说说,再各小组派代表说说。他们都把自己的作品到桌面上,有的是精美的手抄报,有的是一份资料,有的是手工作品等等。柏格森认为“直觉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违背理性思维原则,却能引导人的心灵直接进入对象内部、与对象的真实生命相契合,从而把握实在、绝对本身的一种神秘的心理体验和认识方式”[2]。
2.2 说作品。
教师首先要求同学们看语文园地五《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口语交际的要求:与别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大量讲授口语交际的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2]所以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强调与人交流时语气要温和、委婉,眼睛正视对方,面带微笑,身体要站正,不要摇头晃脑,手脚摆放要自然等等,这不仅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人格素质的修炼。交流时注意说话的完整性,如:收集资料的可以说,我从网上或看书又或者是问长辈了解到什么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它是(包括来历、习俗等等),让听者一目了然。先是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3.評价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3]为此与我班学生提出这次活动的评价要求:(1)善于挖掘亮点,作出中肯的评价。(2)客观评价,不能因为某个同学有某些缺点而做出不合理的评价。(3)评价语言准确、精炼。(4)注意评价语言的完整性。同时也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做到认真听,做好笔录,虚心学习,不但是对同学和老师的尊重,还是一种修养。让学生互相评价,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鼓励孩子大胆发现,积极发言,既培养孩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能力又培养孩子善于表达,善于说话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重视观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及时评价孩子的表现情况。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来之于他们的兴趣,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耐心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不能对学生挑剔口语中的“毛病”,能恰如其分地让学生宽容大方地“再说一次”,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等,这些细心的呵护可以使他们更有勇气“继续说下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在和风细雨地成长,使他们拥有参与交际活动的活力。
这次口语交际还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特别喜欢传统节日,有的小组利用假期在家长的配合指导下进行了包粽子活动,有的小组包饺子,有的小组学习了炸煎堆,有的制作花灯等活动。活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丰富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解读p75.
[2] 朱立元,张德兴等著.《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上海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p220.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p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