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
摘 要:古籍整理、修复与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在对古籍图书的整理、修复与保护工作同样重要。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修复;古籍保护
“古籍”是一个运用非常广泛的名词,但至今没有确切的定义。古籍流传很久,必然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或者自然的损毁。就古籍文献来说,纸张就是主要载体,不管古籍文献载体材料如何优良,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寿命,再加上保藏环境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文献的窄体(纸张、羊皮卷、甲骨等)记录符号(文字、图像)都会逐渐损坏和变质,从而影响古籍的完整和寿命。就拿喀什市图书馆现在仅存的古籍书而言吧,喀什市图书馆1956年建馆,至今已60多年,目前仅有的古籍书也因年代久远,原书库条件受限,阴暗、潮湿、虫蛀、通风不佳等原因,致使大部分古籍图书受潮、发霉、腐烂等现象发生。为了进一步使这些古籍书得到很好的留存,整理、修复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籍修复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都要严格要求,在修复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修复技术方面的知识,也要集版本、知识、收藏、图书保护知识、历史知识、艺术的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研究,是抢救保护图书档案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修复,之前就要对现有的古籍书进行整理、登记、造册、划分年代。
1 古籍保护工作的内容
1.1 古籍保护的工作阶段
就古籍保护工作的阶段来分,古籍保护可分为古籍的预防项保护和补救性保护两个方面的工作。就喀什市图书馆现有古籍图书而言,通过前段时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专家来我馆对现存的古籍进行初步分类、登记、造册,其中汉文古籍书民国时期的文献居多,近2000册。在今天,文献保护理念在发生着改变,再加上目前民国文献的纸张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老化变脆现象,因此要按照过去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民国文献保护和修复的要求。
1.2 当前民国文献的保护和修复面临以下问题
1)首先,民国文献自身载体有相当数量为酸性纸,造成文献纸张老化变色、变脆和断裂。
2)民国文献的装订形成问题。民国文献的装订形式,有书脊马蹄灯、书脊三眼、四眼的直线装订等等。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民国文献刚成书之时,这种装订形式是没有问题的,而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时光境迁,在用原来的装订形式对民国文献进行保护和修复,不仅达不到保护作用,再次使用时还非常容易损坏已老化的文献纸质,造成了民国文献的再次伤害。
3)就目前图书馆没有自己的修复人员和队伍来说,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修复进行科学的研究,这是制约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的一大障碍。
4)由于民国文献载体材料的特殊性,目前很难找到类似载体的材料(如纸张),来对民国文献进行保护和修复。
1.3 对于古籍书预防性的保护
古籍的预防性保护是指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古籍损坏或减缓其损坏速度。这项工作包括制定长期保护计划级防灾计划;建立并维护适于古籍储存,使用与陈列的环境,例如:库房的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效果、防虫、防潮、防尘控制等;开发适当的管理与入藏程序,如古籍的管理制度;开始对工作人员、古籍文献使用者及保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等等。
1.4 對古籍补救性保护
古籍的补救性保护工作即采取一定措施,对已损坏的古籍进行补救性的扣工资与处理。这项工作包括对现存的古籍进行重新装订、移库、修复、避光等维护工作;针对我馆现存的古籍书而言,补救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2 古籍保护的措施
2.1 如何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做好古籍书目的保护
1)首先对图书馆的藏书应该有一个需求评估,因为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图书进行修复。我们必须对图书馆的藏书进行严格细致的分类;即哪些是要求特别保护的,哪些是要求一般性保护的,等等。如果是经过确定的民国时期的文献就应该重点保护和修复。
2)技术策略。通过设计符合要求的库房,可以安装调控环境要求要素的设备,以达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具备防光、防火、防水、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防盗与防灾的能力。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各种设备改变文献保存小环境的各种要素,为更好地控制文献保存环境提供可能。
3)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保护和修复时,应该首先考虑对其纸张进行脱酸处理,但在现阶段,脱酸技术还没有在国内图书馆广泛应用。我们不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到来后在进行保护和修复,我们应该用所掌握的传统脱酸方法,结合前人的经验来对古籍文献进行有效的处理。
4)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是影响纸张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适度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导致古籍的损坏,而且还会加剧光、虫霉、灰尘、氧化性气体、酸等因素的破坏作用。研究证明,纸张需要保持合理的水分,才会具有较强的强度和柔韧性。
目前,比较稳定的控制温、湿度方法是通过大型空间机组来控制,由于这种空调机组包括了制冷、加热、去湿、加湿和空气过滤等多种功能。因此,使用这种空调机组可以比较便捷达到恒温、恒湿及防虫、防止有害气体的多重作用。
5)古籍补救性保护。古籍的补救性保护工作即采取一定措施,对已损坏的古籍进行补救性的控制和处理。这项工作包括对现存古籍进行重新装订、移库、修复等维护工作;对古籍进行个别处理与熏蒸、强化等批量保护处理的工作;对古籍进行同种载体的转换与不同载体的转换,如:古籍的再版影印和古籍数字化等。
2.2 古籍书目保护措施
1)古籍保护计划和政策。古籍保护管理规范对于古籍保护技术的实施起到了保障性作用。古籍保护的计划和策略对于古籍文献保存构架而言们都是十分必要的,制定并维护完善的古籍保护计划和政策有助于古籍文献保藏机构,明确古籍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明确从上到下的责任体系,使古籍保护工作有章可循。
古籍保护技术是达到古籍保护目的的直接手段,也是古籍保护管理的实现手段,管理驱动技术、技术实施管理。具体来说,古籍保护技术包括载体防护技术、环境控罪技术、防虫杀虫技术、纸质载体脱酸技术、古籍修复和加固技术等。
作为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对古籍的收藏及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保护工程中既要注重古籍保护的预防工作,也要重视古籍保护的补救性工作,既要有古籍保护的管理措施,也要重视古籍保护技术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达到古籍保护的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破损古籍的修复、恢复文献的原状和功能的努力就从没有停止过,形成了很多传统有效的技术和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文献修复技术和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纸质等传统文献的修复技术,还是新型文献载体的修复技术,都在不断的基本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周密的预防方案以及保护人才的培养等,可以遏制人为的损坏,并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2)具体做法。意识用上好的纸张或者套盒做“护耳”,“护耳”与书芯等高,宽约2毫米,对折(或者将每一本古籍书的尺寸进行测量),进行外观上的第一道防护;二是在做书脊浆背时,另做一张类似包书背的纸,与书脊同长,两边宽比书背多1毫米,粘贴在书背正中而两边空着,空着的两边最后与书壳粘贴。这样修复后的文献才能不受限制地被打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修复。
3 结束语
总之,对民国文献的保护与修复,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形势要比古籍保护与修复更加严峻,这是由民国文献和古籍各自载体材料的印刷方式所决定的。既而,图书馆作为文献保护机构之一,就担负着保存、修复、整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职能。因此,古籍文献的保存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任何不利于长期保存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古籍资源损耗,以使所收藏的古籍处于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邱晓刚.民国文献的保护与修复更需重视[J].图书馆报,2012(12).
[2]张叔平.谈古籍保护策略[J].西部图书馆论坛,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