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公共图书馆读者失信情况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信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以期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用管理能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信用管理制度
1 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读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在推进总分馆建设和区域流通建设后,各地图书馆的读者资源和馆藏资源进一步融合,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逾期不还、图书破损、图书遗失等情况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各地图书馆还纷纷取消逾期费,弱化了对读者失信行为的制约力,因此,制定相应的读者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
2 读者信用
信用一词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含义也变得日益丰满。《辞海》(1941)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即以诚信任用人也,意为对于他人信任其能守约束之谓,如今信用经济日渐发达,凡百事业,均以此为基础。读者信用主要是指读者遵守承诺,从而获得图书馆的信任。从狭义上看,读者信用作为图书馆工作中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通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借阅、续借、还书、预约等行为,反应了图书的所有者,在契约关系的约束下,把图书暂时交给对方使用的债权债务关系。从广义上看,读者信用是一种主观上的履约意愿和客观上的履约能力的统一,是指图书馆和读者双方之间,以谋求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意愿和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本文对读者信用问题的研究,是立足于从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出发所提出的狭义的信用。
3 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
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是指图书馆为增加读者数量,提高读者借阅量而进行的以借、还书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是指图书馆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读者进行调查、授予相应的信用额度,并保障图书的正常回收,使图书馆的图书资产不会流失。读者信用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公共图书馆以降低信用风险为前提,使借阅量和风险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制定信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素质。2)强化读者管理,主要是对读者信息进行搜集及分类,防范信用风险。3)确定信用政策,通过对读者信息的分析,进行授信决策。4)加强图书管理,减少图书逾期、破损、遗失等现象。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这对读者信用管理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 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读者准入门槛较低,仅需要缴纳押金即可借书,部分图书馆甚至不需要押金。2)图书借阅周期一般为28天,续借可以再延长28天,导致还书周期较长。3)推进总分馆建设和区域流通建设后,其它图书馆的读者也可以来借书,增加了信用管理的难度。4)大部分图书馆规模较小,人手不足,未专门设立读者信用管理部门。5)未重视政府政策的变化,如取消滞纳金后,信用政策也未随之调整。6)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公共图书馆信用信息共享程度不够,信用信息公开严重滞后。7)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级结果应用缺乏统一。由于各地制定的不良行为评判标准各不相同,评价方法也不同,导致信用资源无法共享。8)读者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各个部门对有失信记录的个人通常采取曝光公示、限制其高消费等办法,对其进行失信惩罚,但惩罚力度依然十分有限。
所以,许多公共图书馆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读者信用管理体系。
5 公共图书馆实行读者信用管理的实施
读者信用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管理。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读者信用管理一般包括读者信用情况调查、授信决策、图书催还这三个阶段。整个流程主要就是通过调查读者的信用情况,经过分析后确定读者的信用额度,最后进行外借图书的催还工作。
5.1 读者信用情况调查
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自建读者信用数据库和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1)自建读者信用数据库。读者管理是图书馆成功实施信用管理的基础。虽然在为读者注册办理借阅证时就初步建立了读者信息数据库,但尚未对读者信息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导致读者信息数据库的信息显得十分凌乱。馆员需要通过采集读者的学历、职称、职业、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来对读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后期根据读者的借阅记录、失信情况和其它信息进行调整。2)和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目前各地政府大多都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但在具体对接上存在很多问题,使信息调查工作难以展开。而第三方征信机构已日趋成熟,目前已有较多的图书馆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如芝麻信用在600分以上便可以免押金办理电子证,免费借书。
5.2 讀者授信决策
在掌握读者信用情况的条件下,对读者行为进行评价分析。我国大多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四等十级制”信用评价等级表,公共图书馆可在“四等十级制”的基础上略作简化,并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的现状,确定出读者的信用评价等级符号及其含义。此后应定期进行调整,若该读者借阅量大,且按时归还,可提高其评价等级,调整其借阅册数、借阅期限以及图书馆活动的优先报名权等,反之则应降低,以示惩戒。
5.3 图书催还
读者信用管理的目标是扩大借阅量的同时降低信用风险并尽快回收图书。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催还管理就是催还逾期图书,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其实外借的图书应分为未到期的图书和逾期的图书,加强对未到期图书的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和将来的催还难度。比如在图书到期前五天便可通过短信服务平台提醒读者还书日期。发生图书逾期后,则应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读者近期有事无法抽空还书,可再给予读者一些时间。如果是因为恶意拖欠不还,可暂停该读者继续借书的权利。此外也应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海报等形式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提高读者守信意识。
6 建立读者信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能推动读者信用管理部门的每一个馆员自觉地为预定的绩效目标而奋斗。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信用部门负责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负责设计绩效考核制度的整个框架流程,还要考虑到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对负责人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建立正确的读者信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其关键因素在于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这会大大促进信用管理工作。
7 结论
信用管理在诸多西方国家已普遍应用,但由于传统观念以及国内信用环境的影响,信用管理在我国还比较陌生,这也影响了读者信用管理制度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实施。这不仅需要整个社会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同时也需要各行各业内部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燕青.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7(3):123—127.
[2]张弛.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2.
[3]刘菲.高校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3-5.
[4]任家乐,雷若寒.读者信用制度的目的深化与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6):52-53.
作者简介
丁年,无锡市梁溪区图书馆,副馆长,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