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李静
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锦绣山迎宾馆会见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图/新华
6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访不仅是为了巩固中朝关系,而且是要提升中朝关系。此外,中朝关系的推进和发展,中朝之间进行更多战略上的协作,也有利于推动半岛问题的解决。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待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朝的时机选择,会感到突然吗?
王帆:我倒不觉得突然。基于各种各样因素的考虑,涉及中朝关系的很多重要外事安排确实有特殊性,一般都是到即将成行的时候才会宣布,或者是已经成行了才宣布。
就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对朝鲜的访问而言,这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金正恩委员长曾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四次访问了中国,因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去朝鲜访问,属于友好邻邦间的正常往来。
有一些分析将这次访问理解成是针对美国的,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以及针对大阪G20峰会的,认为这次访问是对美国的一种施压或者说是警告。但我觉得,这是美方基于他们的权力政治思维做出的武断猜测,并不一定符合事实。
一般来讲,像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出访,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筹备,临时安排的出访是比较少的。可能因为大阪G20峰会召开在即,然后习近平访朝的消息一宣布,中美元首就通电话,看上去存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其实则可能是巧合。
此外,对方的接待工作也是准备得很充分的。从我个人的感受上来讲,朝方这次确实是一个超规格的接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事加”。金正恩夫妇亲自接送,还有数十万朝鲜群众夹道欢迎,最特殊的就是两次向习主席致敬的仪式。这些毫无疑问是一种超出常规的安排,是用最高礼仪来表达朝鲜与中国间的深情厚谊。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两次中国最高领导人对朝鲜的访问都称为“正式友好访问”,这次是第一次称为“国事访问”。能将这种定位的改变看作中朝加强全方位合作尤其是经济合作的信号吗?
王帆: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此访不仅仅是为了巩固中朝关系,更是要提升中朝关系。此次习总书记的出访是基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两国友谊的需要,中朝两国加强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期望。过去,中朝之间的党际交流比较多,这次提升为国事访问,能推进更多具体成果的达成,在增进信任的基础上提升国家间的合作。
中朝关系虽然有其特殊性,但依然是国家间正常关系,需要不断稳固、发展,一定要有很多具体的交流和合作举措来跟进。这样的举措,也能有助于提升中朝两党间的关系。
就经济合作而言,我还是稍微持谨慎的态度,毕竟联合国的对朝经济制裁还没有解除。
在我看来,朝鲜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参考中国的经验,中国也愿意同朝方分享,但是中国绝对不会有任何强制,也不会进行模式输出。朝鲜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朝鲜自身特点,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其路径也会和中国不一样,可能首先是进行一些经济上的改革措施,然后再分阶段分步骤的开放。朝鲜的经济发展,与其政治安全、半岛无核化进程、联合国制裁的解除都是相关联的,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中朝要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金融、贸易、流通这些领域,朝鲜要建立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机制。不过,对朝鲜而言,中国将会是一个与其进行合作的可靠且重要的伙伴。而且,对于朝鲜自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造福人民,中方是肯定会全力支持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最近这一两年的表现来看,朝鲜现在发展经济的决心是不是已经比较坚定了?
王帆:我遇到一些朝鲜的专家,他们认为朝鲜发展经济的决心不是这时候才坚定的,一直是很坚定的。朝鲜愿意学习一切有利于朝鲜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比如经济特区等,一直有改善朝鲜经济的强烈愿望,但是,外部条件使得朝鲜不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朝鲜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进程,受制于安全环境,可以说是步履艰难。当然,朝鲜如果真的做到全力发展经济,也可能出現一种反向促进效应,就是朝鲜不断地发展经济,大门逐步打开,反过来推动无核化进程。
中国新闻周刊:从河内金特会之后朝美间的交锋以及交流的情况来看,双方对于无核化谈判的态度,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王帆:双方依然很珍惜金特会这样一种会晤的形式。河内金特会之后,双方虽然不欢而散,但是在表态上都还是比较克制的。
我个人感觉,接下来举行金特会的可能性在减少,因为美国对朝政策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调整,还是在预设条件,要朝鲜按照它的要求先做完所有事情,然后才跟朝方谈安全保障。如果朝鲜不按照它的要求做完所有的事情,就对朝鲜极限施压。这依然是美国传统对朝政策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有了金特会后,外界看到了一些热闹的场面和激动的话语。但对于朝鲜来说,它需要先获得保障,尤其是安全上的保障。
因此,对双方来讲,目前仍然是陷入程序悖论,信任赤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双方重新陷入了僵局。如果说下半年金正恩同特朗普再进行会晤,其前提会是会晤要有实质性的成果,而不是重复一次不欢而散的河内会晤。但如果美国在对朝鲜政策上没有实质性的调整,第三次金特会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短期内无核化谈判进程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也在下降。
我们也看到,去年出现了很多积极的迹象,实际上中方所提的“双暂停”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了。朝鲜停核,然后美国暂停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双方领导人也举行了会晤。但问题在于,美国没有对朝鲜的安全关切问题给予积极回应,那么双方只有“双暂停”,没有“双轨并进”,走到第二步就又陷入了僵局。如果美国坚持现有的政策,双方都看不到再次举行首脑会晤能取得突破的前景。
中国新闻周刊:特朗普有可能改变美国整个这种政策基调吗?
王帆: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现在美国国内是“鹰派”占上风,而且美国对于朝鲜缺少基本的尊重,存在信任缺失。主流观点是朝鲜没有资格平等地同美国进行对话、提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指望两个国家能谈出实质性成果,是比较难的。
当然,朝美之间能够举行首脑会晤,是因为特朗普做了一个改变,这个改变就是说他不把朝鲜弃核作为前提而进行首脑会谈。虽然就首脑会谈的形式而言,双方看上去是平等的,但是在提出的谈判条件上没有真正地平等,还是要求朝鲜按照美国的要求先去做完弃核的所有事情。
见了面,特朗普会说很多好话,但一回头又很快翻脸。这种情形现在外界已经见怪不怪了。特朗普的行为和言谈是很不一致的,或者说今天这么说明天又变了。当然这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谈判策略,让你摸不清楚,但不管怎么样,朝美间目前的谈判实质上是不平等的。
朝核问题太复杂了,不是靠一两次金特会就能解决的,需要其他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中国新闻周刊:针对习近平总书记访朝期间在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上所作的表态,有一些解读认为,中国可能会更加主动地介入半岛问题政治解决的进程。你认同这个看法吗?
王帆:我觉得目前正在做的就是中方应该做的,谈不上什么更加主动。中国一贯在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上扮演了一个合适的角色。半岛核问题的症结不在中方,而是朝美之间,中方不可能越俎代庖,去大包大揽。历史上,中方已经扮演了一个很好的协调者角色。
中国新闻周刊:金正恩4月份访问俄罗斯时,普京曾有过重启六方会谈的提议。短期来看,这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选项吗?
王帆:六方会谈的机制,是被历史证明的一个有效方式,确确实实在缓解危机和地区紧张局势方面取得了成功。不过,在无核化这个环节上,它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半岛无核化问题在这个框架下也没有得到解决。
实际上,六方会谈机制,就是一种多边安全机制,未来如何有更大的包容性,是不是能成为一个保障安全的地区合作机制,还需要探索。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六方会谈也需要升級版,需要有创新和变革,应该是一种更灵活的机制。我认为,只要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不必拘泥于每次会谈都要六方一起会谈,三方会谈、四方会谈、五方会谈都是可以接受的,朝美之间的双边谈判也一样,关键是要促进半岛核问题的解决题。
作为多边安全机制,六方会谈机制还面临着美国的联盟问题,这个问题我从学术角度已经在考虑。实际上,可以有尊重历史现实的一个并行阶段,多边安全机制并不以双边联盟的解体为条件,现实来讲,这也是很难操作的,那么不妨并行,可以共存一段时间。将来如果这个多边安全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更加认可,可能美韩联盟也就没有存在的现实必要了。这会是一个渐进的进程。
中国新闻周刊:可不可以理解为,半岛核问题的解决其实绕不开这样一个机制?
王帆:我觉得绕不开,因为历史经验表明,这六方都是相关方,让任何一方不参加,把它抛弃掉,都不合适。也有一种观点说,可以让更多的组织或国家加入进来,但更多的行为体加入进来,却又不是直接相关方,会让磋商进程更加复杂。我的观点是,目前要超出六方的框架,是没有必要的。
而在六方的框架下,中朝关系的推进和发展,中朝之间有更多战略上的协作,合作更加密切,是有利于推动整个问题的解决的。中方作为第三方,会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中朝两国也会共同承担起历史使命,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对朝鲜的国事访问,中朝达成了更多战略共识。当然,每个国家对自己的安全,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中朝之间也未必说在所有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今后也还需要有更多的交流和磋商。这次访问,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实习生魏雨虹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