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原子
把大角色画得更大、小角色画得更小,然后,让小角色具有神奇能量,终于战胜大角色。这样的构思,是不是很好玩儿?《咕噜牛》就是如此,《大黑狗》也是如此。
《咕噜牛》的情节是:小老鼠用咕噜牛吓唬狐狸,吓唬猫头鹰,吓唬蛇,都见了效果。神奇之处在于,他又用狐假虎威的套路,吓唬咕噜牛,居然也大获全胜。
大家都是小老鼠的天敌,凭什么信你?
弱小对抗强大,硬碰硬只有毁灭。无路可逃,就只能编瞎话,表演一番。要编得天衣无缝,要演得活灵活现。因为面前的每一个,都是生死考官。咕噜牛想出了三个办法:
其一,编。随口编一个咕噜牛的故事。
其二,演。连自己都相信了,世界上有咕噜牛,开始演戏。
其三,逃。被怀疑,马上要被识破了,只好溜之大吉。
用一個虚构的动物,来吓跑眼前的敌人,不失为救急的好办法。小老鼠三句话不离咕噜牛,他用咕噜牛给自己打气,用咕噜牛吓跑当面的敌人。其实,连小老鼠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上有咕噜牛这种动物。当咕噜牛真的来到面前,真正受到威胁的是小老鼠自己。可是,小老鼠的脑子转得很快,他又想到一个“鬼点子”,用真实的咕噜牛,又把狐狸、猫头鹰和蛇戏弄一番。虚实结合,让故事跌宕起伏。
那么换一个思路,让情节颠倒,会有什么效果呢?
假如,这样开头:你们认识咕噜牛吗?他长着可怕的獠牙、爪子和牙齿,他有鼓膝盖、大脚趾,鼻子上还有毒瘤,他有黄澄澄的眼睛、黑舌头,背后长着紫色倒刺。他爱吃森林里的动物,大家都怕他……
平铺直叙之下,因为淡化了矛盾冲突,趣味性大打折扣。
如果把《咕噜牛》改编成剧本,演一演,那会怎么样?
改编剧本之前,我们不妨提出下列问题:
小老鼠一路遇到狐狸、猫头鹰和蛇,都是它的天敌。以弱小面对强大,小老鼠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老鼠是事先预谋好的,还是临场应变?
他会用什么样的腔调说话?他会重点强调哪些词?
声音过高显得假,语调过低不会引起对方注意,这里要怎样拿捏?
他先后遇见了狐狸、猫头鹰和蛇,对待他们几个,他的腔调会有什么区别呢?
狐狸、猫头鹰和蛇,都是小老鼠的天敌,他们在刚刚遇到小老鼠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听说“咕噜牛”之后,又会是什么心情?
“咕噜牛”在狐狸、猫头鹰和蛇心里,分别是一个什么形象?
“咕噜牛”身上有多少“装备”?
……
通过这样的讨论,把小老鼠,狐狸、猫头鹰、蛇、咕噜牛的心理变化和表演的要点,都确定下来。经过这样的准备,我们就可以准备绘本剧表演了
(剧本请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