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优
近年来,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卷面主要分為四大板块(基础、阅读、写作和附加题)。题型主要是紧扣考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从全卷来看,阅读理解题型共占40分,占分数比例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必考题目文学类阅读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一般情况下,阅读文章都是带有标题的小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好的标题应该具体、贴切、简洁、新颖。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品析标题或拟标题,使学生明白文章标题一般都是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的。
一般情况下,文章标题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和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答题前,推敲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其次在答题时,应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此外,还应提醒学生,如果标题是比喻义的,但文中不是从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的,应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要答出比喻义即可。
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文,先是引导学生理解标题“变色龙”从表层含义看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从深层含义看便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善变的奥楚蔑洛夫,这具有很强的讽刺性。然后,适时结合中考真题进行实践引导,如“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指导,学生就很容易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懂得后者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从而答出标题的作用是为了营造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同时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学会互相理解,才能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在语篇阅读中,结尾语段通常起到“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使全文首尾圆润,浑然一体,既能强化作者情感,又能深化或升华主旨,以此来寄托作者感情或引发读者思考。这样的结尾段,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文章主旨的回放和扩展,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各种文体结尾的表现手法,结合中考真题让学生体会各种文体结尾的烘托技巧。
例如,《背影》最后写到“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我先是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表现手法:一是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二是写儿子懂事、愧疚后的思念、疼惜父亲,反衬了父爱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三是末句以直白的语言直抒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学生体会了这种“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结尾之后,我立即引入在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最后一篇阅读《细水长流》中的一道考题:“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学生吃透阅读材料后很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是指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二是说明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三是进一步表达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以达到进一步升华“水长流,情长在”这一主题的目的。
古人读书强调“由文悟道,因道解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冶情操的目的。这种走进语境细品精妙的阅读方法,已成为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考点。在备考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教会学生辨析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累课文中一些关键性词句,告诉学生这些词句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正确理解,既要“瞻前”又要“顾后”,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我引导学生先理解词的本义,再根据文章主旨理解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在答题中要结合题目,寻找与这些词句有关联的对象,再进行分析和概括。
2. 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项基本能力,中考命题一般会选择一些内涵丰富的词语或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来设考。含有修辞手法的词句一般也是考查的重点,这类考题有些是注重修辞手法,有些是注重词的运用,或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了多层的含义理解。
例如,在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最后一篇阅读出现这样一道题:“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其中的“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扫” 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这些细节引导,学生便很容易作答了。
总之,为了做好中考备考工作,教师在日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中考真题,引导学生注重作家作品的识记、内容情节的理解和概括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教会学生审题,懂得抓关键点去立意和选材,注重范文的阅读和积累,丰富优美词句的积累。
注:本文系河源市和平县教育科学2017-2018年度课题“九年级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教学策略研究”(编号:HPJY2018A003)的研究成果之一。责任编辑 黄铭钊